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能不能放过纯真的孩子?
2021年12月23日 10:35:15 来源:工作日报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期,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展示“萌娃”为主要内容的账号,不少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网红”,并通过商务合作实现流量变现。

  现在不少网上的“别人家孩子”真是太招人喜欢了:小表情一颦一笑的,萌动作一蹦一跳的,谈观点一板一眼的,抖包袱一套一套的。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厉害?怎么可能就那么巧,各种无意间发生的事情都被完整记录下来,还形成了日更的连续剧?几岁大的孩子,不是会唠大人嗑,就是会玩网络梗,或许都是大人教的。

  不知道这些行云流水般的台词、身法、走位背后,是多少家长对连字都不识几个的孩子一遍遍地口传心授。不敢想象,这其中会不会有孩子流下不情愿的泪水——就像他们不愿意练琴,不愿意跳舞,不愿意做数学、背英语一样。

  在我看来,孩子不愿意都是正常的,因为他就是个孩子,就是个小宝贝。但是,对于拍摄的家长来说,孩子背不下词、找不好机位都不正常,因为他是个小“宝贝”——能够赚钱的宝贝。

  如果仅仅是背背词儿、说说话也就罢了。可怕的是,随着竞争的激烈,家长们“吸粉儿”的手段也层层加码。3岁吃播被父母喂到了70多斤;5岁小娃熟练地往脸上抹各种化妆品;还有的家长故意给小宝宝喂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用孩子扭曲的表情来取悦、吸引粉丝。

  在成年人当中,开号、养号、直播,都挺正常。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我总觉得未免太残忍了。这种残忍,不仅体现在对孩子一时的生理影响上,更体现在对其终生的心理影响 上。

  作为一张白纸,孩子不知道何为真、何为假。大人告诉他什么是真的、对的,他就认为什么是真的、对的。所以,当很多孩子在一遍遍地造型、摆拍的环境中长大时,他们会以为这就是他应该做的。一旦习惯的状态与现实的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比如,“PK宝宝”用屏幕里拿手的“怼人”“损人”话语跟现实中的父母交流时,当“美妆宝宝”坚持不化妆不上学的时候,我真不知道等待孩子的会是什么。

  退一步讲,就算父母会在拍摄之余告诉孩子,这都是假的,都是不可信的。那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就经历自我分裂、双面人生,被架在“火”上烤,不觉得太为难孩子了吗?

  我真担心,孩子在替父母赢得众多粉丝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童真。

  要给家长们提个醒,不要把“小网红”和童星混为一谈。绝大多数在荧屏上出现的童星,都是经过各种专业训练。作为外行的父母,仅凭看看别人的视频就觉得自己是导演了,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不可能是指导而只是误导。这样的思路,几乎等同于,自己吃药多了就以为自己是医生一样荒诞。

  别总惦记着让孩子火。纯真、快乐才应该是孩子的常态。父母的职责是保护孩子的纯真,而不是拿纯真赚钱。

  近日,文旅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此举不失为在儿童和网络之间增加了一堵防“火”墙。希望各位家长能真正明白这堵墙对于孩子的保护。

标签:孩子;家长;父母;纯真; PK宝宝;童星;粉丝;视频;表情;网络文化市场 责任编辑:徐茜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能不能放过纯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