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以司法正气硬气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2022年03月09日 10:43: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审判机关用鲜活个案诠释法理情,破解“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纠正“只要我受到伤害,就该有人负责,就能获得赔偿”等错误思想,为热心助人者撑腰,彰显了民生大情怀。这些鲜活个案既是公众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窗口,也是生动的法治教材,以案释法有利于营造“压制邪气,弘扬正气”的氛围,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周强指出,2022年,人民法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到法院一切工作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相关报道见A4版)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共使用了39个案例,有的是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大案,如秦光荣案、程三昌案;有的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如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这些在2021年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让人民群众更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标本价值和示范作用。

  “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针对老百姓的身边事,点名社会关注度高的“小案”,阐明法律面前不是“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的道理,尤其具有普法教育意义。比如,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审理高铁霸铺案,判决曝光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无需担责……人民法院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辨明是非、分清曲直,跟“和稀泥”说不,对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服从公共管理的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向社会传导了明确的是非观和正义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法治的生命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点名这些典型案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争议,生动体现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比如,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江苏泰州女童小季因帮助同伴时用力不当导致对方受伤,受伤女童家长起诉小季一方要求赔偿,法院判决小季善意助人行为不担责;“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号贩子”韩某在北京一家医院内看到保安后逃跑,不慎摔倒导致骨折,韩某将保安及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法院判决驳回其诉求……

  审判机关用鲜活个案诠释法理情,破解“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纠正“只要我受到伤害,就该有人负责,就能获得赔偿”等错误思想,为热心助人者撑腰,彰显了民生大情怀。这些鲜活个案既是公众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窗口,也是生动的法治教材,以案释法有利于营造“压制邪气,弘扬正气”的氛围,培养公众的规则意识,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仅在工作报告中列举相关个案,还分别于 2020年5月、2022年2月发布两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及典型案例引领指导下,各级审判机关积极担当作为,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为行善者撑腰,让失德者失利;以司法正气硬气树立正确行为规则,引领良好社会风气,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各级审判机关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坚持“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的态度,通过司法断案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标签:司法;公正;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徐茜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以司法正气硬气引领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