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生病我吃药……善于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走向胜利,从别人的“跟头”中规避错误、完善自我,是古老且朴素的智慧,基层治理也应如此。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搞依样画葫芦,外地经验拿来就用,不考虑因地制宜;别地已经犯过的教训却不吸取,在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反复栽跟头。如此怪事,原因何在?
许多地方每年都会举行各类先进评比、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目的是为了挖掘、总结、提炼一批先进经验,便于大家学习、借鉴。这既能提振先进模范的精气神,也能其他单位少走发展弯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借鉴学习本是好事,却有不少地方呈现出照搬全抄的错误走向,治理方式逐步呈现“同质化”,犹如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但这不仅让人产生疑问,模式一样,成效就一定一样吗?
实则不然。若一个学生习惯了抄袭他人,即使在家庭作业中得了优等,在严格大考前也必定露馅。基层治理也是如此,若一直照搬他人的方式方法,或许可取得一些眼前的成效,但无益于长远发展。一人仿、人人仿,各单位组织追逐着眼前的小成效,却跳脱于发展的大格局,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批量”治理乱象,这带来的不仅是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消耗,更会重创有创新意识、干事激情的干部群体积极性。
在笔者看来,“批量”治理现象出发点并不能全盘否定。从另一层面来说,较为落后的地区亟需一场发展的胜仗来提振士气,照搬全抄属于领导干部们的无奈之举,这也导致“批量”治理现象更多见于不发达地区,但并不能否定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在决策时习惯照搬照抄,是创新意识缺位;沉迷于眼前成绩,是政绩观错位;只想有成绩不考虑实际,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抄出了问题以“意外”搪塞,是责任担当意识不足....归根结底是领导干部工作心态出了问题。
古人云:“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借鉴学习,学的不是方法形式的面子,而是发展运行的里子。因此,领导干部要先端正心态,站位高远,正确看待发展得失,不因眼前成绩而迷失方向,不因遇到难题而畏首畏尾,拿出干事创新的魄力,拼出敢为人先的勇气,吹响推动治理的“战前号”。其次,要强化务实观念,牢牢把握当地实际,善于从成功经验中提炼,从教训跟头中总结,多面汲取发展智慧,走出属于自己的治理道路,并大力鼓励当地干部搞创新,出亮点,当示范,营造敢打敢拼敢闯的干事氛围,大力汇聚发展的思想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