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信息和收入。这一举措客观上能增加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可能性,促进教育公平。
《北京青年报》早在2021年报道过:山西某小学对学生家长情况进行调查,把学生分为“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子女”等11类。这令不少家长不禁担心和质疑,教师会不会“看人下菜碟”,自家孩子会不会因此被“区别对待”,学校是否会因此“因财施教”“因权施教”?
这不是多虑。同样是在去年,天津一教师公开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别怪我瞧不起你,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全都是家长当官的,要不就是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明晃晃的歧视言论令人气愤。
要知道,孩子尚不成熟,他们的心理可能是敏感的。因为家境背景不好而遭遇区别对待,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是一种伴随一生的心理阴影。同时,当“因材施教”变为“因财施教”“因权施教”,那些寒门学子又从何享受到教育公平?他们改变人生的道路, 是否会更加困难重重?往大了说,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是否会遭遇严重堵塞?
无论如何,学校采集家长职务信息和收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一个关涉教育公平,关涉下一代成长成才,关涉社会进步和谐的大问题,不能小觑。“有教无类”的传统不能被遗忘,学校应当恪守本分,履行教育职责,不该伸手的地方不伸手。对于学生家长的职务和收入信息,没有必要收集的不收集。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被同等对待、接受教育的权利。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信息和收入,既是教育部的通知,更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呼唤。期待所有的学校能读懂,将之落到实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