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朋友圈”里的战疫叙事
2022年04月12日 09:25:4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张萍

  这几日,疫情依然“咬”得很紧。围绕着“动态清零”总方针,大家都在拼在搏、在咬牙坚持。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与疫情脱不开关系。官方发布、媒体报道之外,我们的微信朋友圈也在以特殊方式,记录着疫情胶着状态下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战疫叙事的组成部分。

  一位3岁孩子的“宝妈”,申请去小区门岗做志愿者,帮助核验健康码。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这样的照片:她捂得严严实实,穿着红马甲,一手拿着“场所码”,一手牵着同样捂得严严实实的孩子。她说小区防疫工作人手不够,能帮一点是一点。之所以带着孩子,是想让孩子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有邻居看到了,马上提醒她不应带孩子去高危岗位,她第二天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继续上岗。疫情期间,很多人有了志愿者的初体验。相比平时,这份工作更累、风险系数更高,却不乏其人。业主群里每次征集,很快就会报满。

  与其说这是个体觉悟使然,不如说步步紧逼的疫情让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必须用最本能质朴的方式链接彼此、守望相助,才能在心理上、物理空间上抱团取暖,共御“外敌”。

  我所居住的小区,很多人因为时空伴随的原因被赋“黄码”,并且被要求“三天三测”。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很多居民不了解怎么做、去哪里做,便发微信朋友圈求助。很快,其他业主分享了详细攻略,细致到嘱咐大家注意外面气温过高,准备好防暑降温用品再去排队。这些信息的汇总转发和动态更新,很好地弥补了社区工作的力不从心。并且,针对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娃家庭无法脱身等特殊状况,业主们充当起“野生客服”,想对策、伸援手,迅速调动了社群自助的功能。

  作为一个来自江苏、有不少亲友在上海的新浙江人,我的微信朋友圈必不可少地带着点“长三角属性”。一位妹妹正在孕期,能不能吃上营养均衡的食物是家族群里这段时间最活跃的话题,她的“朋友圈”几乎隔天就会分享物资储备情况,家人的担心因此减轻了些。这边,上海朋友检测核酸时拍到了浙江援沪医疗队医生的高大背影,在线“磕颜值”;那边,一位援沪医生拍下了凌晨3点的丰盛早餐,并且为背后起得更早的大厨点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对很多“长三角人”来说,在疫情面前,这“八个字”有了新的含义,带来了更深的体会。

  分享阳台种菜攻略,搜罗社区团购资源,居家隔离学会了自己剪头发,创作为货车司机送物资的漫画……“朋友圈”的疫情生活日记无所不包。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的个人体验。有人说疫情是一面镜子,它其实更像是很多面镜子组合成的“万花筒”,照出世相百态,照出人心虽万种、悲欢却相通的共时感。那些艰辛、温情、执着的个体生活碎片,或许不足以占据史书太多笔墨,但它们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疫情面前,我们中间萌生的那股不屈力量,对新冠病毒的同仇敌忾,对同行伙伴的守护赞佩。


标签:朋友圈;战疫;动态清零 责任编辑:江小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朋友圈”里的战疫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