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以机制创新为“田长制”赋能
2022年04月20日 08:58:04 来源:嘉兴日报 蔡美兴

  据报道,嘉兴在全市全面推行“田长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在行政村明确耕地保护巡查员,四级“田长”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田长制”在嘉兴并不陌生。秀洲区借鉴“河长制”成功经验,前两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长制”。人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些“田长”们干什么、怎么干?看看“田长”的职责,活还挺多。既要实地调研,充分利用抛荒区域、复耕整治区域和征迁区域,多环节、多途径挖掘种粮潜力,腾出粮食生产新空间;又要因地制宜简化土地流转流程,及时动员种粮大户承包种植,加快粮食播种进度,确保“应增尽增”。一句话,“田长”肩上的担子不轻。

  “田长”只是身份符号,“制”才是核心动能。“田长制”的逐级负责机制实行垂直型管理,任务一级一级向下传导,责任一级一级对上负责,逐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非常明确,也高标准搭建起了“四梁八柱”的基础制度体系。笔者认为,要让“田长制”释放出更大能量,关键要在责任书之外的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田长”要善于动员和发挥群众力量,加快形成群众参与机制。一方面引导农民准确理解和正确对待高标准农田的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增强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正如农业农村部专家在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时明确的,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自治作用,这既能最大程度发挥农民“谁受益、谁监管”的积极性,又能有效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对土地是有深厚感情的,他们最关心农田的使用情况和效率,比如农田保护范围、工作经费使用、财政预算投入、奖励资金分配等。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域立牌亮明“田长”身份、举报电话等,借助群众雪亮的眼睛和无穷的力量,相关工作或许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以效果为导向,这是“田长制”的指挥棒。从实际情况来看,“田长”基本上以兼职为主,兼职显然不能失职。而创新综合评价机制,就能产生倒逼效应。要对“田长制”落实情况作出实打实的综合评价,用好奖惩机制,对认真负责出成效的“田长”予以褒奖,反之给予约谈乃至问责追责。

  “田长制”的机制创新,还少不了数字化赋能。今年初嘉兴在原有的“智慧国土天眼”系统上进行迭代升级,在浙江先行先试建立耕地保护“耕地视联智保”数字化应用场景。“田长”们当用好这本嘉兴耕地资源的“活账本”,摸清耕地“家底”,对土地情况胸有成竹,才能保护好良田、修复好生态。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先。嘉兴作为浙北粮仓,截至去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已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这次全市推行“田长制”是“藏粮于地”的具体行动,依托“田长制”的机制创新,守底线、划红线,守护嘉兴良田,最终实现“田长治”。

标签:田长制;嘉兴 责任编辑:吴珂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以机制创新为“田长制”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