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透明”APP作怪,谁来捉“鬼”

字体:
2022-05-24 09:20:1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胡欣红

  被称为网络公害的弹窗广告,尽管令公众深恶痛绝,但毕竟是“有迹可循”。可是,如果你手机里的弹窗广告没有任何征兆地“想弹就弹”,又是啥情况呢?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北京周女士的手机莫名其妙地一直弹出广告,而且无法关闭。专业人员检查发现,她的手机桌面上存在一款没有文件名、图标透明的不法软件。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广州大学生李某近来发现手机电量消耗得特别快,充满电用不了半天。以前一个月30G流量够用,如今只能用半个月,“明明什么程序都没开,手机流量还是拦不住地减少,感觉手机里有‘内鬼’”。

  一些APP“越界”收集个人信息、侵犯用户隐私,我们早已闻之,但所谓“透明”APP的出现,更是令人防不胜防。据悉,有机构目前甄别出“透明”APP样本共500多万份。“透明”APP不仅额外消耗手机电量、流量,频繁弹窗推送广告,还会通过技术手段使手机按键失效,强制用户观看广告,窃取用户隐私,成为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的工具。

  为了利益不惜披上“透明”外衣作妖,该如何整治?

  一方面,用户在安装使用APP时须格外留心,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尽量通过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城下载应用,还可以在系统设置中勾选“禁止安装未知来源软件”的选项,避免不小心安装上恶意程序。

  另一方面,捉拿隐形“内鬼”更需“钟馗”发力。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APP也要规范运行。针对“透明”APP等手机不法软件新载体,APP软件应用商店要把好准入关,监管部门更要不断扩大APP监管平台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监测能力和技术检测水平,加大处置和曝光力度,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并祭出法律利剑严惩。只有从监管部门到APP应用平台都能尽好自身职责,才能清除那些违法违规APP的作妖空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郑嘉欣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