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到孩子的事情,总是格外引人关注。突然之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上了网络热搜,原因是一些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担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审美发展。
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回应: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
从网络上流传的教材插图来看,有些人物表情确实比较怪诞,但如果不是刻意放大去看,其实并不容易察觉。这或许也是这些插图在使用了近十年才被人拎出来审视的原因之一。我这么说,绝没有任何替教材辩解的意思。无论从单纯的美感,还是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看,教材插图都不应该等闲视之。我只是想说,如今我们确实更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六一”这个节点。
实际上,就在人教版教材上热搜的同时,还有一则新闻也值得家长重视——中消协消费提示: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
这篇报道拆穿了一些消费陷阱:护眼贴、明目膏、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视力保护产品”,中药药敷、耳豆、足底刺激、针灸、特效眼镜等“科学治疗手段”,其作用大多相当于“心理按摩”。上述种种,有近视孩子的家长想必都不陌生,本着“或许有用”的心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不停尝试,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消费陷阱。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教材瑕疵对孩子的影响是未知的,但在家长眼中却是显而易见的。伪科学类产品对孩子的危害是已知的,但在家长眼中却是无从分辨的。信息壁垒的存在,使不少家长陷入一种深深的悖论:一方面,大家试图从细微之处堵住一切漏洞;另一方面,在利害攸关的重大问题上却因缺乏了解而门户大开。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为孩子营造起最大限度的安全空间。于是,教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大家审核课文、校勘文字,连插图也不肯轻易放过。相比起这样的防患于未然,一些对孩子健康构成更大威胁的概念和产品,却往往让人在后知后觉中既惊且怒。利益驱使之下,“治疗近视”的骗局既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如果说教材插画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治疗近视”的骗局被拆穿则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如何为儿童用品市场的整体安全保驾护航?面对良莠不齐的市场,家长当然应该提高科学素养,但在普通人看不到、看不懂的地方,相关部门还要多下一点功夫,让消费陷阱无处遁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