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接受一份月薪1.8万但无意义的工作吗?近日,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表达对自己工作的担忧:“月薪1.8万,但每天的工作却不过是帮老板约会议、订餐、处理快递,这样下去感觉自己就快要废了。”该帖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有网友表示理解,也有网友表示羡慕,还有网友甚至觉得发帖人在“凡尔赛”。面对始料未及的高关注度,发帖人随后将标题改为“工资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你会选择躺平吗?”
在找工作时,工资、价值、成长空间、意义等通常是就业者们考虑的要素。在固有的认知里,高工资往往意味着体力、脑力或时间的高投入。可社会总是免不了一些“幸存者偏差”的存在,比如发布该帖的网友,享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却做着简单的工作,这在部分人眼里是渴望却无法得到的“理想职业”。但发帖人却感到不满,于是有网友认为这是在“凡尔赛”。实际上,发帖人表达的担忧不无道理。
首先,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工作简单就意味着可替代性高、必要性低。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都有裁员的需要,当自己的工作对公司来说可有可无,那么被裁掉的风险大大增加,焦虑也会随之产生。此外,正如这位网友所担忧的那样:“感觉现阶段还不能躺平,很怕30岁之后就被淘汰了。”从长远看,没有意义的工作会加深对生活不确定性的焦虑,而这份工作虽然薪资很高,但不足以支撑未来。
诚然,就像评论区所说,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发帖人可以通过阅读、旅行、运动来提升自己。但每个人的成长赛道不一样,对于一些人来说,工作的成长占了人生成长的大部分,办事能力和处事思维的锻炼都来源于工作。而且,理论知识丰富不等于实践能力强,多看书却不实践,也不能很好地提升工作能力。在拥挤的就业环境里,没有工作能力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此只会让自己处于求职市场中的被动一方,没有主动选择的底气。
再者,如果自己的能力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却只从事端茶倒水的简单工作,这也算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也许我们不能左右不够明朗的就业形势,但我们可以努力跳出浪费人才的怪圈,去寻找让自己更有价值的职业;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就业大环境,但我们依然需要为自己的长远生活做打算,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提升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这位网友的焦虑和担忧完全可以被理解,发帖并非是在“凡尔赛”。当然,“幸存者”毕竟只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很难遇到类似的工作机会。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工作对于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把多少成长的种子埋进“工作”这片土壤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