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四川人梁实今年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第26次高考。他的目标一直是四川大学,但每一次放榜,他都没能如愿,考得最高的一次也没有达到一本线。“我读书的时候,听到某人考上大学,整个人头皮都会发麻。”55岁的梁实提到“考大学”,言语间仍激情澎湃。(7月1日澎湃新闻)
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四川眉山的梁实,今年高考后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质疑其“作秀”,梁实表示他不会把质疑声音当回事儿,“上大学”是自己一直没能达到的目标,舍不得放弃。
笔者不禁要问:26次高考,这样的执著值得肯定吗?
55岁的梁实1983年起报名参加高考,在这之前25次高考中,考得最好的一次是2016年,那一年他考了453分,第一次达到了二本线。但梁实的目标是四川大学的数学系,这个分数远远不够,于是为了圆心中那个理想的大学梦,他一次次放弃能读大学的机会。
老实说,梁实“我羡慕别人是大学生”“没有一个好学校上,我觉得人生好缺憾哦,我就是内心无法安顿我自己。”这一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在考上大学就能转城市户口、获得一份稳定工作的年代,大学确实是许多学生追求的梦想,一次考不上再考一次,还是值得的,毕竟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前途命运有着天壤之别,梁实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一次次走进考场,其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平民教育,金榜题名已经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大喜事了,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寻常现象。在文凭贬值的语境下,梁实还是不理不顾地追寻着自己的大学梦,就很不值得了。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今年考上理想中的四川大学,由于年龄偏大,拿到川大文凭后的梁实大概率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其实,人生的成败不能以考没考上大学论,考上大学后碌碌无为的比比皆是,没上过大学却事业有成的不乏其人,没有考上川大的梁实凭着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就是明证。如果他能放下执念,放弃上川大的梦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会活得更加幸福潇洒。
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但是这样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理想必须要有,就像每一个考生都希望考上清华北大一样,但不是每一个理想都成实现。梁实非四川大学不上的执著,不但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样的执著不值得肯定。
毕竟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不能实现的就是梦想,一个人何苦一直活在遥不可及的梦想中而自寻烦恼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