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APP一个百万粉丝的直播间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激情一幕”——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迷幻的灯光,主播深情地向观众喊:“家人们,这个选品团队所有人都阻止我上架,每多卖一单,我们亏的钱就更多,但给粉丝家人们送福利是我们的夙愿。来,上链接!”(8月9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为了盈利,时下一些主播打起了情感牌,利用话术和演绎套路让粉丝下单,不少消费者为此花了冤枉钱。而在冲动消费之后,我们不免疑惑,粉丝购物像“打仗”,到底是谁在“流血”?这些主播嘴上喊着“家人”,心里暗骂“炮灰”,口口声声理性消费,心心念念野性狂欢。与其说这是“情感陷阱”,不如说这是“直播带货PUA”。
近几天,一则关于“丽水某主播受胁迫在直播中摸耳朵求助”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事后被证实,不过是谋求涨粉的造谣之举。可以看到,直播行业进入深水区,不少主播为求增粉和营销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赢得关注,诱导共鸣,刺激消费,他们总不吝突破道德下限,用各色花样撩拨粉丝情绪,目的不过是让粉丝暂时失去理智,继而付款。粉丝群体在一阵哄抢之后,才发觉自己既失了财,又被伤了情。
之所以有许多消费者被带入“陷阱”而不自知,不在于主播自身是否拥有高超的人格魅力,而在于背后营销团队的汲汲营营。他们熟练地运用数据分析手段,配合群体心理学、网络营销学等等系统理论,为主播打造人设,设计剧情,挑选受众。那些灯光、音乐、话术看似简单、低劣、粗俗,却十分贴合粉丝受众。且在精准推送的作用下,直播营销逐渐重构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推动盲目消费逐渐占据主流,PUA的可怕由此可见。
直播带货既是一个消费购物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取体验的过程。有人用摇旗呐喊忽悠粉丝买买买,有人用诗词歌赋给予粉丝好感受。董宇辉、顿顿、YoYo等名师主播走红,侧面反映出广大消费者对以往直播套路的厌弃。直播行业若想持久得健康地发展,必须得回归内容本身,专精于为粉丝提供好体验。
一方面,广大网友应粉丝理性消费,识清带货套路;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必须依照相关法规,加大监管惩治力度。全面打击那些自称亏本实则暴利、自称高质实则三无、自称身世悲惨实则家境优越等等虚构背景故事诱导消费的直播套路,打牢诚信带货基础。引导消费者将情感消费在真实可信的直播产品上,实现情感与消费的双重获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