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是大学新生收到的头份“见面礼”。不少学校为了给新生好的“第一印象”,也为了招生宣传,纷纷开始在录取通知书上“动脑筋”。“最科技”竹制通知书、机器人“写”通知书、镶嵌“宝石”“芯片”、镂空烫金、“繁星”罗布,激光雕刻、立体成型……录取通知书逐渐衍化成高校“文化信使”。(8月9日 《北京青年报》)
录取通知书“太卷”?未必是坏事。这几年,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颇费心思”,琳琅满目的录取通知书,成规模的“出圈”。扩大高校影响力,有何不可?更是要看到,并非是985名校“一株独秀”,而是有大量的普通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频频出彩,后者本身未必自带流量,出彩拼的正是“用心”。
有必要重新认知录取通知书。大学录取通知书,如何设计如何出彩,并非是招生就业处一家之事。网友总结,录取通知书已经从“通知”告知功能的1.0版,到内容硬核的2.0版,再到如今的内容硬核与形式新奇完美融合的3.0版。很容易发现,“让网友称赞”“让新生有获得感”的网红录取通知书,大多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心到“让新生一看到即有亲切感并爱上”。没有学校上下多部门合作出创意的“用心”,让全社会大呼“爱了”的录取通知书,怎能出炉?
录取通知书,一来是“入学第一课”,二来是“招生宣传”,三来是“以文化人”。虽说教育部发文“录取通知书杜绝浪费”,然而不怎么花钱的录取通知书并非不可能。关键是用心,特别是创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用自己研发的智能绘画机器人“绘”新生素描、写“交心话”,南开大学通知书上附一份“山海”书签与两粒莲花种子,都花不了什么钱,然则意蕴深远,不要忘了杭电是电子信息特色高校,而南开大学的送的两粒莲子,来自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的祖居地江南绍兴。录取通知书上“年复一年无新意”的高校,不能拿“杜绝浪费”说事,没怎么花钱做出亮眼、走心录取通知书的高校,其实并不少。
录取通知书的“卷”,反映的是高校的“主动开放办学”。今年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便是985高校,也有招生之忧。同济大学在有的省土木专业招不满,有的知名大学本科招生指标没完成,这在以往难以想象。大学要在宣传自身内涵特色上下功夫。不能再坐而论道,不能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心态,当全民关注录取通知书时,那就用心创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用录取通知书为学校吆喝,用持续性的创新吸引一届届的高考生报考。
大学是创新重镇,录取通知书早已不再仅仅是“通知书”,实用功能退化的同时,是其承载的文化传递凸显。录取通知书“香不香”?新生说的算。当新生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乐于分享,在宝石”“芯片”“机器人绘素描”间回味无穷,学校的心意抵达,育人无声浸润,这样的接地气仪式教育,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永远不嫌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