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留住老地名就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根脉

字体:
2022-08-20 13:38:10 来源:中安在线 刘根生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正成为一种刚性约束,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一些地方任性改地名的行为将被叫停,地名管理将走向正轨。

  从表面上看,地名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名称,最多也只是方便人们辨识的社会公共信息,没有多少文化价值可言。而实际上,在我国很多地方,地名往往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和丰富情感,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千年来,无论是行政区划还是街巷里弄,每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地名,不仅打下了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同时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在我国,很多地名往往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情感,比如邯郸、蓝田、张掖、临淄、洛阳……等,这些地名穿越历史烟云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即便是像大王村、小李庄、朱家屯、徐家湾这样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乡村地名,也往往因为世代居住而成为乡愁的载体。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珍贵的老地名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关部门之所以发声,希望能够“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地名”,其实事出有因。据2016年民政部相关数据,最近30年来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和40多万个乡村的名称被废弃。而县名数量呈锐减之势也同样令人担忧,1978年至2020年底,全国“县”的数量由2011个急速下降到1429个,平均每年减少13.8个。社会的发展是锐不可挡的潮流,但是当一个地区老地名越来越少时,现代与历史的隔阂就越来越深。

  近些年来,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城乡布局调整,一些地名免不了要发生改变,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有的地方不尊重当地历史与现状,不考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情感与记忆,在新地名的命名时,片面追求名称的“高大上”,甚至盲目追求“洋气”。其结果导致不少新地名因为缺少历史定位和文化内涵而尽显低俗与粗鄙,这种地名上的“断层”也让我们失去了该有的文化自信。

  老地名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留住老地名就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根脉,因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老地名的保护。一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保护老地名的专门机构,加强对老地名的整理、建档和保护工作,未经评估论证不得轻易废止老地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新建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和其它基础设施命名的方式,让那些已经消失的老地名“完璧归赵”,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徐茜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