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非凡的成就 安徽这十年”民生成色十足——10年来,全省各级累计安排民生领域支出4.9万亿元,民生事业托举起“皖”美大幸福。
幸福安徽的“画卷”里,“百姓富”无疑是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底色。殷实的发展成就,落脚到千家万户、群众个体,最可感的莫过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年来,安徽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稳社会、保民生上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做强供给,做好兜底保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让江淮儿女幸福之花灿烂向阳绽放。
民生事,千头万绪。越是复杂的事,越要抓根本,提纲挈领。就业,无疑是最大的民生。过去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我们总结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万能规律”。不论在什么时候,就业,始终是撬动民生福祉的关键支点,始终是劳动创造幸福的重要舞台。
这些年,安徽牢牢抓住就业优先政策的“纲”,大力推动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退捕渔民等就业,以产业创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条条绷紧的就业“实线”,密织出江淮百姓的幸福“保障网”。十年来,全省就业人员持续增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79.4万人,年均增加67.94万人。聚力锻造就业“强磁场”,各行各业成为江淮儿女奋斗圆梦的“港湾”。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大民生”往往蕴藏在一件件现实可感的“小切口”中。不论是百姓关心的就业,还是“上班族”关注的“一老一小”照顾……在织就这张包罗万象的民生“锦绣图”中,安徽更加注重从小处着眼、在细处发力,一针一线、一点一滴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办在实处、落到关键环节。
“双职工”家庭如何接娃带娃,看病就医是否方便,老人怎样享受更好养老服务……面对人们牵肠挂肚的这些“小问题”,江淮“安心托幼”行动无缝配合,“15分钟就医圈”加速布阵,“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贴心守护最美“夕阳红”。群众有所需,有为的政府就有所行,把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就连群众反映的“看牙烦、看牙贵”问题,当地也别出心裁推出了“健康口腔行动”,“暖民心”的桩桩件件在江淮落地,群众幸福就地开花。
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展现出江淮越来越美的好日子。一滴水里望见太阳。十年“徽”煌成就深刻启示我们:民生是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含金量”,只有细致入微、驰而不息,才能现实可感、持久留香。
往深处思,十年殷实的“幸福清单”,是江淮在困难和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局面下取得的,这份成就殊为不易、难能可贵。成就之“实”,既折射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厚度,更体现着全省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温度。
新的征程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更高,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强。创造民生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正如省委书记郑栅洁所嘱托的,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切入,从细上用功,民生幸福就在用情用力的“一笔一画”之中,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百姓富”篇章必将越写越精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