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园长王莉,近日向记者坦言幼儿园已经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
确实如此,生育率下降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冲击的就是学前教育。有媒体报道,全国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经到来。北京多数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杭州一些民办幼儿园也遇到了招生难题,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招生基本不用做推广宣传,现在学费连续打折还是招不满。
想不到短短的几年,学前教育的变化如此之大!遥想当年,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幼儿园,家长们在幼儿园门口彻夜排长队。“入园难”和“入园贵”还是频频引起讨论的热点话题,更是民生痛点。现如今敞开大门却“一孩难求”,幼儿园的未来,应当何去何从?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显然,持续的低生育率和少子化,造成学前教育需求萎缩是主因。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各地幼儿园数量显著增长,供给增加自然改变了原有的招生格局。而综合考量,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结局。
众所周知,一家幼儿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幼儿人口支撑的话,迟早是要“关门大吉”的。为了竞争生源,无论民办还是公办都各出奇招:家长打前锋,园长亲自直播,学校开设特色课程,从“卷”课程到“卷”价格,各个幼儿园拼尽全力,赤裸裸地厮杀和竞争,为的是活下去。
然而,在幼儿园数量增多而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提高人口生育率。眼下,多地已出台“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政策。如杭州新政一次性补助二孩家庭5000元、三孩家庭2万元。云南、长沙、济南等地,政府部门围绕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等角度出台生育支持措施,以期对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也必须看到,“招生难”有可能造成部分学前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而大量园区一旦入不敷出,就有可能出现“关停潮”。这其实也是首轮关停潮发出的信号,表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口结构变动之间,没有做到精准匹配。而存量过剩消化和转化,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提示社会和相关部门,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断和宏观规划。
当下,浙江正在打造“浙有善育”的金名片,北京、安徽、山东等地也在探索幼托一体化试点,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出了托班,无疑有助于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总之,还是要多些积极应对,调整人口下滑和幼儿园扩张的错配,研判资源未来配置需求,从而找到平衡之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