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加大力度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目前我国残障人士总人数已经超过8500万人,其中包括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虽然残疾人身体或心智不健全,但他们同样具有通过就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强烈意愿,保障他们的就业权益,平等参与正常社会生活,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努力为残疾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依法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从残疾人就业率来看,截至2021年底,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为881.6万人,就业率仅达到50%左右,尤其是1200万心智障碍者群体就业率不足5%。这些数据表明,残疾人在就业中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就业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
就业可以帮助残疾人展现个人价值,也能够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帮扶负担,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围绕残疾人就业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提案。在残疾人群体中,农村残疾人数量多、困难重,就业难度更大,专门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是必须取得突破的现实问题。
《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提出了针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七个方面具体帮扶措施,旨在从生产劳动帮扶、实用技术培训帮扶、新业态就业帮扶、产业带动帮扶、公益性岗位帮扶、普惠金融帮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帮扶等方面构建立体式、系统性的帮扶网络,措施很具体,针对性也很强,有望给农村残疾人就业注入新的动能,给农村残疾人带去更大的希望和收获。
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都可以共同行动起来,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在农村残疾人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培训、提供更多相匹配的就业岗位,这些都是农村残疾人的迫切需求。现在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诸如网店店主、小程序开发者、网络主播等新职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里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残疾人群体放在心上,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残疾人。
劳动创造价值,就业带来尊严。不少残疾人都具备一技之长,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参与社会分工,提高生活的尊严感和意义感。社会各界要以平等眼光看待残疾人,摘下有色眼镜,杜绝就业歧视,让残疾人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