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比“失写症”更可怕的是满不在乎

字体:
2023-08-07 08:32:11 来源:嘉兴日报 殷利

  前不久,“很多人分不清账与帐”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起因是,不少社交平台的用户登录页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把“账号”写成了“帐号”。此事甚至惊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其工作人员表示,已拟函请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指导平台加以纠正。

  账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单位或个人跟银行建立经济关系后,银行在账上给该单位或个人编的号码”,如在银行开个账号。进入网络和数字时代,账号被引申为个人在网站或平台的识别码,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及其组合。而“帐号”一词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一个生编硬造、以讹传讹的词语,各种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

  一个以讹传讹的词语被大家用了这么多年,连一些大型正规网站或平台的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正式文本也一直使用,这说起来很讽刺,但在网上,类似的事情已经多得让人见怪不怪了——有多少人不能正确使用“的”“地”“得”?有多少人傻傻分不清“在”和“再”?这些在幼儿园学的字都不会用,遑论其他。

  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被称为汉字“失写症”,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谈来谈去不仅没能让情况有所改观,反倒让一些人有了莫名的底气,变得满不在乎——“反正大家都写错别字”“反正能看懂就行”云云,好像大家都写错就变成了对的、自己能看懂别人就能看懂似的。去年,北大中文系一名教授发的一条微博中存在多处语法和文字问题,有人特地指出来,不料该教授“闻错则怒”,用尖酸刻薄的言语予以回击,很多网友也附和“能看懂就行了呗,真是没事找事”。对一流学府的中文系教授都如此宽容,不难想象,这些网友平时对自己的“失写症”是多么不在乎。

  前些年,在一家我经常浏览的网站,看到新闻里有文字差错,我有时会跟编辑说一下,比如“6、7000万”的正确表述是“六七千万”,“二零二零年”的正确写法是“二〇二〇年”,“有排面”的正确写法是“有牌面”(指声望高、有面子)。后来发现,不仅类似的错误依然如故,而且我的留言也经常被删除。或许是我这样“没事找事”让编辑很没面子?或许编辑认为这点小错根本不影响阅读?总之我是讨人厌了,后来再也不说了。

  网络时代,提笔忘字是常事,写错别字也人人难免,这并不是很可怕,最可怕的是不以为意、满不在乎的态度。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每个汉字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说起弘扬传统文化,网上到处是慷慨激昂之声,而这些声音里却夹杂着太多的错别字。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说,你们这么爱传统文化,能不能先把中国字写对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吴珂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