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不接待儿童”店铺增多?要看到真正拒绝的是什么

字体:
2023-09-22 09:07:55 来源: 潮新闻 评论员 陈江

  近期,一些城市出现公开称“不接待儿童”的店铺,由此引发热议。记者探访发现,很多店铺贴出的告示并非是“硬规定”,而是以“本店不适合儿童”“儿童慎入”等字样来提示。实际上,如有成人陪同并看护好孩子,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都是受欢迎的。

  对于“不接待儿童”的店规,网上的看法颇多。大部分网友表示赞成,觉得店里进来一个熊孩子,可能会毁了其他顾客的体验;也有网友认为,这种提示语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些歧视小朋友的成分;另外一些网友则表示:店规可以理解,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

  一个店规引发激烈争论,恰恰说明事情有值得讨论的公共属性。到底该不该谢绝儿童进店,倒也不必急于站队、贴标签,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懂“不接待儿童”的背后,人们真正反感、想要拒绝的是什么。

  很显然,大部分店家“谢绝儿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有的店铺空间有限,孩子打闹容易碰伤身体或是打碎物品;与此同时,一些特殊的消费场所如演出等,商家会考虑到其他顾客的体验,对儿童作出一些比如“安静”一类的限制性要求。这无非都是商家权衡利弊、规避风险的手段,谢绝儿童并不直接意味着“厌童”。

  当然,必须要看到,“厌童”情绪在近年来成为一股不小的社会风潮。生活中某些儿童在公共场所的表现,确实也让人“头疼”:随意吵闹、干扰其他人,家长如果及时制止还好。偏偏有的家长还管教无方,纵容孩子“无法无天”,将事情推向更加糟糕的局面。一些商家挂出“不接待儿童”的告示,与其说是在拒绝儿童的吵闹,不如说对“熊家长”的意见更大。

  但这种“拒绝接待儿童”的“一刀切”,并不能把所谓的麻烦一切了之。对所有的儿童而言,这种简单粗暴的拒绝显然有失公允。即便有个别“熊孩子”难以管束,给商家带来损失,这毕竟只是少数。要知道,孩子能撬动整个家庭的消费,商场里最热闹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儿童友好区域和餐厅。从某种程度上说,谢绝了儿童,虽说能谢绝一些不确定的风险,但这种“傲慢与偏见”,也可能是谢绝了众多商机,给商家造成的损失更大。

  总之,要看到商家谢绝儿童,究竟在谢绝什么。相信大多数商家确有值得同情之处。好在“不接待儿童”的争议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社会在尊重个体自由和权益的同时,如何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公共生活空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楼怡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