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第一学历”成为求职拦路虎,取才之道应多方考量

字体:
2023-10-24 10:09:37 来源: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10月19日,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大学生在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交流。拍友胡肖飞摄

  参加最近的“秋招”(即秋季校园招聘,每年针对应届毕生的大规模招聘活动),李敏(化名)很是受伤——即将从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她,连续被几家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因为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院校”。

  学历不等同于能力是一个基本常识,但随着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倚重的筛选指标。为了提高招聘效率,很多用人单位就把应聘者的学历关卡前移到了“第一学历”。从统计学意义上讲,求职者的教育背景确实与其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但这种简单粗暴的筛选办法,并不科学,未必是取才之道。

  “我们只是本科差,不是有前科。”看到李敏的求职经历,触发了很多网友的感慨。高考作为人生中第一次大考,能否考上名校是由个人天赋、努力程度、临场发挥以及所处地域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考上大学只是一个开端,如何把握大学的美好时光才是关键所系。考上普通院校之后,如果能找准定位发奋努力,完全可以超越很多名校生。这种“逆袭”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最近,哈工大航天学院博导高会军教授获得了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公布的2023年诺伯特·维纳奖,该奖项每年授奖不超过1人。据媒体报道,起初他只是一位中专生,还在工厂当过磨工。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在大学里还保持自律努力学习的人,更应该是企业所需要的积极上进的人才。2020年,华为以最高档两百万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张霁,其出身就是三本复读生。张霁高考复读了一年才考上武昌理工学院(当时是三本),之后一路读博至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入职2年后就为华为立下两件大功。如果华为也有第一学历歧视,能招揽到这样的人才吗?

  “以出身论英雄”不仅会破坏就业公平,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人力资源错配,还会加剧教育焦虑。实际上,“第一学历”本身就是个伪概念。2021年9月,教育部在其官网上答复网友提出的“第一学历”问题,明确表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

  正因如此,有人指出,社会应推动构建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选评机制。除了学历等显性指标之外,用人单位还要关注责任心、团队意识、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学历不等同于能力,所谓的“第一学历”更是一种偏见。如果要强调“第一学历”,也应当是个人在主攻学术领域取得的最高学位水平,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第一本文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孙婧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