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没有永远的老字号,只有时代的老字号

字体:
2023-11-14 08:50:37 来源:潮新闻 评论员 朱浙萍

  近日,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倒闭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

  经过岁月洗礼的老字号顷刻间失去光环,着实令人遗憾,但“德不配位”的老字号被摘牌,是顺理成章之事,对市场和消费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这种动态监管机制有利于保护老字号“含金量”。要培育壮大“百年老店”,让老字号成为常青树,必须重视一些老字号逐渐消亡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促进老字号健康发展的动态监管机制。对中华老字号进行复核,建立退出机制就是努力探索的一部分。今年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其中不仅对中华老字号的评定给出了严格的标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更成为其中的亮点。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有进有出”就意味着市场没有固化,“老资本”不如“活资本”。

  再者,对于“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老字号也是一种敲打。事实上,一些老字号被移除,虽然让人惋惜,却并不让人意外。在它们被正式官宣“摘牌”前,其实早已经在消费者心中被提前“摘牌”了。有的老字号“又贵又难吃”引发消费者集体吐槽;有的老字号不时有负面消息曝出,这些都让老字号的“含金量”打了折扣。

  当一些老字号“倚老卖老”、不思进取,背离了消费者至上的服务宗旨;或者泥古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积极求变,那么这些老字号已经真正“老”了,只能等待被市场淘汰的命运。55个老字号被摘牌,也给其他老字号敲响了警钟,当倚老卖老不能“长生不老”时,该如何续写往日荣耀?这是更多老字号企业该反思的。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老字号因为业绩不佳被摘牌,并不意味着老字号失去市场,老字号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中华老字号的振兴,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国货浪潮的兴起,给了老字号们“出圈”“翻红”的机会。今年“双十一”,仅开启当天就有85个国货品牌一开卖就破亿,超过7万个国货品牌在首日成交量翻倍,其中“90后”“00后”消费者占比达74%。

  这也启示老字号们,作为国货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与互联网融合,深耕消费新业态,贴近年轻消费者,才能持续焕发品牌新活力。

  总之,没有永远的老字号,只有时代的老字号。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要避免蒙尘、生锈,就要时时擦拭,坚持守正创新,练好“内功”,靠着过硬的产品服务质量,靠着与时俱进的新体验玩法,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波浪基业长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孙婧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