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女孩去世被配“阴婚”,是对现代文明的挑衅

字体:
2023-11-16 16:23:01 来源:红网 吕欣(西安交通大学)

  近日,山东16岁的女孩小丹坠楼轻生。女孩死亡后,其生父孙先生却发现,小丹被养父母以六万六的价格配了“阴婚”。孙先生怒而报警,要求追究养父母的法律责任。警方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去世男孩小张的家属向小丹养父母支付六万六的情况,但现有证据不足以立案。(10月15日 澎湃新闻)

  2023年都快结束了,怎么还会有人配阴婚?一个女孩生前饱受苦难,死后又被养父母不顾意愿配“阴婚”,被卖掉换钱。这个看似“阴间”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在当代中国社会,阴婚并非零星现象,也不仅限于偏远农村地区,而是在现代化大都市中仍然存在的一种遗俗。为死者配“阴婚”的荒诞做法,是对逝者的侮辱、对现代文明的挑衅,这种愚昧陋习理应被废除。

  配“阴婚”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周礼·地官》中就提到了“禁迁葬者与嫁殇者”,也有学者推测商代就有配“阴婚”的做法。该习俗的沿袭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不绝,魏晋时期曹操就曾为其子曹冲配“阴婚”。在唐代,高官之间为子女配“阴婚”的情况也多次被记载,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大臣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盟,形成了利益集团。从宋代到清代,甚至延续到民国时期,都有关于“阴婚”的记载。即使在现代社会,看似平静的背后,仍然隐藏着一个庞大而难以根除的“阴婚”产业链,令人发指。

  配“阴婚”涉及到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对愚昧民俗的延续。在父系宗法性家族制度下,男性子嗣十分重要。如果男性夭折而没有子嗣,将导致香火传承和财产继承的中断,同时也无法进入祖坟安葬。而女性夭折后通常只能野葬,成为孤魂游鬼。通过配“阴婚”,可以让夭折者在阴间结成“夫妻”,实现身份的转变并继承子嗣,从而延续香火。这种论调在当今看来未免太过荒诞,它将死者的需求置于理性思考和社会进步之上,迷信传统而忽视了对个体尊严和平等权利的保障。

  配“阴婚”实际上背后存在着利益驱动。相比于正常的嫁娶,配“阴婚”的比例较少,而且找到合适的女方非常困难,这带来了高酬劳和高利润的诱惑。为了寻找合适的对象,买家愿意支付高价联系媒人,而媒人出于利润的诱惑,会采用各种手段满足买家的要求。因此,配“阴婚”成为了一个以利益为核心的商业活动。

  在利益驱动下,配“阴婚”可能导致恶性行为的产生,甚至造成违法犯罪。据澎湃新闻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到2020年,至少有80起与“冥婚”相关的案件,其中有不少为偷盗尸体,甚至有人为卖尸获利而杀人。盗尸现象泛滥,尤其是女尸的需求量巨大,导致墓地看守不严时女尸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从寻找买家、盗挖尸体,再到运送尸体,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已经形成完善的利益链条。“2006·01·19”马宝虎团伙系列杀人卖尸案、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系列杀人案以及2016年甘肃的杀人卖尸案等,都凸显了配“阴婚”所催生的严重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深刻揭示了配“阴婚”背后的黑暗面,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固然值得传承,但这种恶俗理应被禁止。然而,仅仅用愚昧、迷信来嘲笑配“阴婚”习俗是无济于事的,要从源头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教育。如果大家都接受了现代的价值体系,摒弃了过时的文化观念,那么“阴婚”自然也就没有市场可言,社会的文明和秩序也会得到有效维护。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孙婧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