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越剧出圈背后的“双创”密码

字体:
2023-11-21 08:06: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逯海涛

  越剧还能这样唱?不大的剧场里,观众近得甚至可以看到演员额头的汗珠;唱到兴起,演员走到台口拿过观众的手机边演边自拍;剧目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而是改编自年轻人热捧的武侠电影……这段时间,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在社交媒体上大火,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近千万。尤其是反串小生刷新观众审美的陈丽君,凭借“邪魅又傲娇”的笑容风靡年轻观众群。

  《新龙门客栈》为什么在年轻人中间火了?有人说演员年轻颜值高,有人说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很新奇,也有人说,打造IP以及社交媒体的助推是流量密码。这些说法都对,但又都不是最关键的。有一位网友的分析倒是客观中肯:“哪有什么一夜爆红,不过是老师和学生从未停下努力的步伐罢了。”11月19日,主演之一陈丽君的师傅茅威涛也作了类似回应:努力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成绩了。

  唱戏是个苦行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足以“劝退”不少人。但是,比身体上吃的苦更难的,是传统戏曲面临的市场和受众的急剧萎缩。就拿越剧来说,作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戏曲种类,长期以来群众基础深厚,今年杭州亚运会的迎宾演出中,也曾在各国嘉宾面前惊艳亮相。但是,近年来老年戏迷这个“基本盘”逐年缩小,而年轻人看个电视剧都要二倍速,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听一曲“十八相送”?所以,难是真的难。

  成功,离不开绵绵之功的坚守,以及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和重构。

  从新版《梁祝》《江南好人》到《孔乙己》《寇流兰与杜丽娘》,越剧的每次创新总能带起话题度。老戏迷可以在“新”与“旧”的对比中进行评价比较,普通观众则逐渐累积起这样的印象:这群不甘心的越剧人还在“折腾”,越剧还活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坚守,并不是几个人完成的,而是不断有年轻越剧人的加入、付出、奉献。正如爆红的《新龙门客栈》的主演之一陈丽君来自“越剧之乡”嵊州,从小受越剧文化的熏陶,父母提醒她学戏很辛苦,但当年13岁的她想了想说不会后悔。因为这句“不会后悔”,中途从唱花旦改唱小生,几乎是从头来过,好在终于“邪魅一笑”天下知。

  成功,也离不开对时代语境的精准把握。

  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是咋咋呼呼的噱头而已,无法成就真正的经典。正如茅威涛所说:“每一次实践与探索都会遇到难点,艺术创作必须想清楚再出发。当然,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边出发边琢磨。”思考的过程,就是理解时代和观众的过程。《新龙门客栈》探索的是今天的戏剧样式、今天的表达方式,寻找属于当今时代的传统戏剧语境,同时,寻找当下观众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点、兴奋点和切入点。正因为对标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才通过网络汇聚而来,成为这个剧目的“自来水”。在传承者和观众的共同努力下,戏曲文化打破圈层有了全新的可能性。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保障下,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潮起来”“火起来”“传起来”。

  当然,仅靠一个或者几个剧目,就想彻底改变传统戏曲的困境是不现实的。但是,起码我们尝试着找到了一个让年轻人看见传统文化魅力的“入口”。如果近千万的网络观众中能留下一部分成为戏迷甚至“铁粉”,那对传统戏曲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新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廖君琳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