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无感互认”,让“自证”成过去式

字体:
2023-12-18 11:20:49 来源:中安在线 李瑛

  “往年要跑好几趟,今年一趟也不用跑了。”73岁的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居民蒋玉昌说起“无感互认”改革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亳州市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大数据平台,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连通“信息孤岛”,在全国首创领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无感互认”改革,汇集26个部门、50个数据来源渠道,共计3836.98万条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群众出行、就医、养老院入住等信息,便可捕捉到其生活轨迹信息,对其待遇领取资格进行精准确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传统认证方式,费时费力,增加了群众的负担,让群众不满意。地方政府部门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大胆地推行“无感互认”,给群众以最大的方便。蒋玉昌享受着养老金、失地生活保障金和退伍军人抚恤金等三项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往年,他需要到有关部门自证生存三次。随着“无感互认”改革的推进,包括蒋玉昌在内的全市130余万群众,只要大数据捕捉到其出行、就医等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一系列资格认证。

  “无感互认”,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老百姓外出打工经商的是越来越多。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经商的老百姓来说,让他们最头痛的事,恐怕就是一些事项的办理。长期以来,很多政务高频服务都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当事群众无论再忙,距离再远,也必须回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事项,耗时耗力自不用说。打破信息壁垒,实现 “无感互认”,通过数据跑腿,让群众在无感的情况下,悄悄为群众认证,这样的“无感互认”确实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无感互认”,让“自证”成为过去式。政务服务环境不仅直接体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更直接影响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各地政府部门要服务好群众,就必须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流程上做“减法”,多一些“无感互认”的惠民之举,让群众不再为“自证生存”着急上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徐茜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