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让“水课”在高校无处安身

字体:
2024-01-21 09:01:54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一P传三代,人走它还在。”又是一年期末季,郭同学面对着学姐“传下来”的老师上课用的PPT,发出了感叹。“上课就是将PPT往电脑上一放,然后照着念。”广东财经大学张同学早有微词。在华南师范大学辜同学看来,老师上课只读PPT或教材是对课程不够重视的表现,也会让学生降低学习效率。(1月17日《羊城晚报》)

  部分高校教师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前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平时上课流于形式、敷衍应付,期末考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关,有的教师还故意在分数上“放水”“注水”, “水课”让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备课简单甚至不用备课,“一P传三代”看似诙谐、幽默,实际上是对“水课”变相的差评。一方面,“水课”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重塑与更新;另一方面,“水课”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灌输”手段,没有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

  作风问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骨子里对教学缺乏认同与敬畏,导致一些高校教师内心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教学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只要能够完成“规定动作”,哪怕是“水课”也在所不惜。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准入门槛主要是学术与科研,对教学的要求相对较低。有些高校教师虽然拥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很强的科研实力,但并不擅长教学。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机制之下,“水课”有了生存空间;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一P传三代”成为一种滑稽、荒诞的现实。

  在信息时代,PPT尽管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标配,但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只是辅助性的技术手段或传播媒介。一些老师患上“PPT依赖症”,本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授课教师只有将所思所想所悟转化为“干货”,只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才会更“燃”、更有活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避免“一P传三代”,不少高校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范;更进一步说,让“水课”在高校无处安身,关键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发挥“指挥棒”作用,让那些对教学足够尊重与热爱、教学成果好的老师得到足够的回报与激励,有的高校设置“教学型教授”“教学名师”就是一种好的示范。教师重视教学,用知识创新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乐学好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式学习,高质量教学离不开师生的相向而行、双向奔赴。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让“水师”难过考核关,让“金师”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受到尊重和善待,有助于激活课堂教学“一池春水”,让师生们都从中受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廖君琳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