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让中小学生真正拥有“课间自由”

字体:
2024-03-14 07:51: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刘晓庆

  晒太阳,做游戏,嬉笑聊天……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最为期待的便是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那是埋头于书山学海之中的学子一小段闲暇时光的开始。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作出六项部署,其中一项是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包括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户外活动和远望。

  还记得去年底,“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曾引发广泛关注,正是天真活泼阶段的学生,却“走不出”一间小小的教室。教育部随后明确表态,要确保并激活孩子们的课间休息。而此次通知中强调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则显示了科学提升课间活动质量的更强信号。

  其实,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早就明确提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而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明确,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如今,如此多的声音反映课间十分钟消失了,可见这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值得反思和警醒。

  课间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孩子的意义却远超这有限的几分钟。于生理上而言,发育期的学生需要足够“养分”,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更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而从心理上来说,课间和好朋友分享心情、一起去小卖部买点零食、边晒太阳边闲逛……这些平淡的日常,恰恰承载着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

  课间休息为何趋于消失,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安全”二字。不可否认,现在有部分家长平时理智有余,但一涉及到自家的宝贝疙瘩,就有些过度敏感了,哪怕磕着碰着一点儿,都要去找学校“要个说法”。如此一来,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孩子“圈养”在教室里反而最省事。只是这样做固然安全了,但也让课间休息失去了欢声笑语,一些本该担起责任的人免责了,而那些本该释放天性的孩子们却“噤声”了,如此不免有因噎废食、懒政怠政之嫌。

  重现生机勃勃的课间活动,眼下最该做的是厘清学校的责任边界,进一步细化规则,明确学校在尽到教育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学生发生意外的相关责任。如此,才能切实打消校方的顾虑,把课间休息的自由原原本本还给孩子们。

  “有得玩”是第一步,从长远来看,学校也要创新方式、丰富载体,让孩子们“玩得好”。比如,有些学生之所以课间休息时“静如处子”,也和活动场地设置得少、离得远有关,这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针对此问题,在学校每一层都设置了中庭花园,打球、下棋、赏花等活动堪称“小而美”。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虽不尽相同,但这种因地制宜、就近开辟休闲空间的探索却值得借鉴。

  鲜艳的花骨朵儿虽娇嫩,却不该被“圈养”。我们乐见孩子们既能学得好,也能玩得好,真正拥有“课间自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黄泽杭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