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我省召开“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立足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锚定打造“消费环境最优省”这个目标,不断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着力打好“123”工作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是对“放心消费在浙江”这一持续了多年品牌的继续深耕,也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优化消费环境相关要求的回应。
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必须清除消费“雷区”。比如,借一个充电宝,稍不注意就得花上一二十元;理发店充了值还没理上几次发,就被老板换店名“假跑路”给真套路了;直播带货“秒”来的商品所得非所见;加油的时候不知不觉间被“鬼秤”缺斤少两……类似的消费糟心事你遇到过没有?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来临,针对消费乱象的报道和整治多了起来。央视“3·15”晚会今年将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消费环境。
年年“3·15”不难,难的是天天“3·1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相关内容,放在2024年工作部署的第三条,并且将“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作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关键一环。
放心消费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受,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指标,诸如当地法治环境、市场监管力度、消费投诉率、维权成功率等。消费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在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和消费者的口碑上。
举个例子,前几天河南一家商超品牌“胖东来”因为被网友称为许昌的“5A级景区”上热搜了。凭借精确到分的明码标利润,值得消费者信任的选品,不需要扯皮的售后服务,这家商超甚至让所在城市河南许昌成为旅游界“黑马”。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排队两小时,5分钟挤满全场,就为感受一下“胖东来”式消费。这一画面,构成了对放心消费的直观诠释。
这些年来,浙江一直致力打造“消费环境最优省”。奔着这个愿景,从2017年起,“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开始实施。经过多年深耕,“放心消费在浙江”的名片越来越亮,具有数字浙江特色的“浙江消保在线(消费宝)”成为标志性应用。在全国率先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县”创建,办好“放心消费惠民行动”和“执法亮剑护民行动”两件实事,强化公开投诉信息、信用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共治三项举措——这套“123”工作组合拳,有目标、有重点、有制度、成系统。而对于美容美发行业价格违法、食品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保健品行业虚假宣传、车辆检测机构报告造假、互联网违法广告等“点”上的事儿,和制度建设“面”上的事儿,浙江更是统筹兼顾、重点突击,对消费环境不良现象形成了合围包抄之势,成效日益显现。
在专项行动之外,做好日常建设和监管工作同样重要,因为它依然是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的基石。比如,完善法治环境,联合立法、司法、行政、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从法律、政策、标准、舆论等多个维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再比如,针对新消费趋势、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前瞻性谋划,在消灭新“雷区”规范市场的同时,促进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意愿的释放。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发力的地方。
消费潜力不会凭空而来,让老百姓口袋充裕有钱花是一个方面,让大家在安心舒心的环境中愿花钱则是另一个方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会有力度、有速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