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谨防“作业熔断”沦为形式主义“减负”

字体:
2024-04-04 09:44:30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徐林生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育教学新规,在家长群体中引发讨论。按照这最新举措,学校要求,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课题,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校方称,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孩子们获得充足的休息。(4月2日潇湘晨报)

  这一举措被称为“作业熔断”,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南宁家长群体中引发热议。有家长表示点赞支持,认为可以给学生减负降压;有家长担心,会加速拉开孩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有家长提出,熔断作业治标不治本,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向了家长身上;有家长认为说起来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却不太现实。

  “作业熔断”并非新鲜事。近些年,有多地多所学校在尝试“熔断”小学生晚间作业。如:安徽阜阳清河小学规定,不管什么原因、哪个学科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且不需要补做;江苏常州博爱小学发布通知,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浙江宁波教育部门曾发文要求试行“作业熔断”,保障小学生就寝不晚于21:20。

  这些“作业熔断”举措公布后,无一例外引起舆论关注,各方反应不一,有赞也有弹。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记者多次采访以上多所实施“作业熔断”的学校及单位,询问“熔断”效果以及是否还在坚持,均未得到正面回应。上述南宁小学发布“作业熔断”通知引发争议后,也第一时间删除该篇推文。

  为学生“减负”已成社会共识,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减少过度竞争,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一些地区、学校积极围绕“减负”做文章,推出不少新举措,“作业熔断”就是引人关注的尝试。

  不过,“作业熔断”乍一看态度坚决,但细究起来有将“减负”责任主次颠倒之嫌,操作性极差。众所周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源头来自学校和老师,不在于学生和家长。假如真心为学生“减负”,就应当从布置作业环节出实招,而不是从完成作业方面耍花样。换句话说,切切实实降低作业“难度系数”,要比“作业熔断”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因此,一些学校推出“作业熔断”举措,看起来很美,但综合各地家长反应看,实际难以操作、成效有限,还涉嫌转嫁“减负”责任,容易激起学生与家长矛盾,难免沦为形式主义,得不偿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廖君琳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