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别让封建迷信“借网还魂”

字体:
2024-07-12 09:19:30 来源: 南方日报 钟颐

  治病消灾、驱瘟解蛊?欺世盗名、蛊惑粉丝!近期,贵州一自诩“修炼得道成佛”、散布封建迷信言论的网红杨某某被刑拘,引发社会关注。

  别看杨某某“唬”人不倦,其行骗逻辑还是老一套。一为“蹭热度”,在“村超”“村BA”等大型活动和民俗节日“露脸”,以怪异的装扮、夸张的表演博取眼球,迅速蹿红网络;二为“立人设”,利用广大网友对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的猎奇心理,以宣传“苗族文化”“蚩尤文化”为名,大量编造发布“苗族巫蛊术”“上古大神仙智慧”等音视频内容,主打一个掌握宇宙“能量玄学密码”;三为“割韭菜”,他宣扬所修炼的“天地妙法”可帮助身患疾病、遭遇困境的网友不药而愈、重获新生,虽然相信这种谬论的人终究是少数,却依然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这不是普通的网红乱象,更像是歪理邪说的“借网还魂”。当江湖骗术从线下转向线上,至少带来了两种负面效应。一方面,迷信活动搭上网络“快车”后,难免会产生“放大效应”,诸如网络占卜、线上作法、“算命大师”之流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恐怕与这种渲染机制分不开;另一方面,“大仙”们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撒网,他们传播种种无稽之谈的过程中,其实精准地筛选了目标对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看似很反常识、甚至被人当成段子的诈骗短信,竟然真的会有人信。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违法信息。反观现实,封建迷信和信仰经常会被别有用心者混为一谈,但其本质区别不难厘清,动辄就让人“破财挡灾”的,多半就是个局。前几年,女子感情不顺网购“驱邪符”先后被骗250多万元的教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杨某某不仅骗取他人钱财,走到违法犯罪的边缘,也是在抹黑民俗文化,如今一朝覆灭,纯属自作自受。

  然而,这种恶劣影响不会因刑拘、封禁马上消失。若不彻底铲除背后的温床,“流量游戏”难保不会再次上演。复盘这位“苗圣”的“成名”之路,其时间跨度不算很短,且活跃于多个网络平台,为何没有及时封堵,切断其吸粉变现利益链?背后的真空地带值得深思。

  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没有“大仙”“大神”们的立锥之地。对此,监管部门还应加大追责力度,该出手时就出手;网络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在加强对“毒流量”的预判、预警、预防的同时,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扩大优质信息内容触达范围;广大网友要自觉抵制发生在身边的迷信活动,一旦发现苗头果断举报;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来看,骗局的频频得逞往往折射出某种现实焦虑,如何纾解和释放个中压力,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也呼唤相关部门不断探索,融入到工作日常中去。

  从网红摆拍生吃“见手青”中毒视频,到千万粉丝“大V”因煽动极端言论被封禁,再到知名打假博主“狂飙兄弟”“翻车”……这段时间,自媒体的江湖着实不太平静,各路网红“上热搜”的姿势可谓五花八门。追求流量本是一项权利,但影响力也意味着示范效应,更须珍视和敬畏。毫无底线、僭越雷池的所谓“网红”,不仅终究要“凉凉”,而且压根不配“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黄泽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