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超4亿件,单月保持在23亿件以上,半年突破800亿件大关……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7月27日《人民日报》)
快递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国内超大市场的活力。然而,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快递的繁荣在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量包装垃圾,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3.6亿件,业内估算总共产生了1600多万吨固态垃圾。当前我国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虽然去年底相关部门推出《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但过度包装、有害包装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据国家邮政局介绍,去年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超10亿件,这固然是可喜的进步,但数量还不足当年快件总量1320亿件的零头。
事实上,快递业一路高歌,并不全是经济发展、消费活跃的结果,也受部分人消费习惯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由于习惯成自然、不爱活动等原因,形成“网购依赖症”,几乎买所有东西都走线上,不去或极少去实体店。换句话说,如果部分人能改变消费习惯,增加全社会在实体店的消费量,就可以在不影响市场繁荣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包装垃圾,减少物流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废气排放等。
线上和线下消费各有特点、各有利弊,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众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可以互为弥补、形成良性竞争、互促发展。网购的优势是便捷、便宜,但由于不见实物等原因,容易产生货不对板、冲动消费、维权不便等问题;线下购物在商品品质、售后服务方面通常有更多保障,消费体验感、文化体验感更强更丰富,不必等物流,但由于实体店的成本等原因,东西总体上会贵些。从媒体报道看,如今线上线下购物的价格差距有淡化的趋势:例如,不少实体店搞促销,有的东西比网购还便宜;一些电商故意不以好算的500克而以不好算的600克、700克等为单位给商品标价,事实上不比线下便宜。
快递业成本高、利润低,企业很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环保,绿色包装的大规模推广阻力不小,快递包装分类回收也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少消费者嫌麻烦、收益低,也不愿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回收。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如同推广垃圾分类一样,是一项任重道远、容易反弹、需要久久为功的工作,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而生态环保的脚步却等不得、慢不得。因此,我们在加快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循环化的同时,尽量减少产生并非必须的快递,注重源头减量,这是更重要、更根本、更有效的措施。
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换个角度看,800亿件快递就会产生800亿件垃圾。如果我国14亿人每人年均减少5个快递,1年就可减少70亿件垃圾,功莫大焉、利莫大焉。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在对消费品质、消费支出等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去实体店实地消费的就不网购、不叫外卖,这就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值得向全社会大力推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