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基层就业并非“高成低就”

字体:
2024-08-08 07:32:5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夏梓源

  近年来,国内211、985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有增无减,这一现象引发关注。在社会各行各业努力挖掘就业潜力的背景下,大学生乃至名牌大学毕业生纷纷主动拓展就业渠道,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值得肯定。而一些人对此发出“人才浪费”“大材小用”的慨叹,则多少显得跟不上时代。

  对于名校高材生选择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一事,一些人所表现出的巨大“落差感”,其根源来自高学历“凤毛麟角”的刻板印象和基层“低行政级别”的惯性偏见。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7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在“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下,很多求职者已不再束缚于以往在职业选择上的刻板成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他们清醒地看到,伴随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持续供给优质政策、资金、技术要素,乡镇一线已成为可以大展拳脚、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事实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工作的高度关注,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期待,但更应关注的是,如果长期先入为主,随意给高学历人才基层就业贴上“高成低就”的有色标签,不仅会让已扎根的人才寒心,更会增加就业焦虑,让“正在路上”的人才失去信心。

  引导更多高学历人才基层就业,一方面要全面营造更加包容、宽容、从容的青年友好型就业氛围。另一方面,在大学入学后、毕业前等关键节点,学校要为学生打好就业规划、就业动员“提前量”,主动提供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系统强化高学历人才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避免让价值观“反差”造成心理“落差”。同时,通过讲好身边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的故事,进一步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一马当先”引领“万马奔腾”。

  常言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对高学历人才“扶上马”后,更要识才敬才“送一程”。根据岗位需求和个人专长,搭建最能释放潜力、发挥价值的干事平台,推动高学历人才在学有所用中持续巩固提升成就感和获得感。同时,还要建立定期联系帮扶制度,一体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落实好职称评审、薪酬待遇等保障,解除高学历人才扎根安家、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如此,“高成低就”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