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与此同时,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比同品类商品价格高出不少。
中国人重养生,而且颇认可自然之道,认为人与自然须和谐相处,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从自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药食同源”中衍生出来的中药餐饮,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中药餐饮不是现在才有的。一直以来,我们熬汤炖肉时喜欢加几味中药,夏天喜欢熬点绿豆粥、银耳莲子羹、凉茶,去去火提提神,冬天会喝点姜茶暖暖身子。这几年,某些地方中医院推出的酸梅汤茶饮方爆红网络,一时间,“去中医院配酸梅汤”成为年轻人的火爆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榜,不少博主纷纷分享网上配药或线下开方的经历。
中药茶饮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之道受到更多认可。传统文化是瑰宝,值得好好挖掘,中药餐饮能获得年轻人的欢迎,说明对传统文化的这一传承是可行的。近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更多领域延伸,比如将中药与奶茶、面包、咖啡结合。所谓的万物皆可入中药,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生动描述。
但是,这种新生代餐饮存在被“玩坏”的风险。有些中药饮品自由发挥,想怎么加料就怎么加,缺少安全评估和科学认定的环节;有些中药饮品过分夸大养生功能,有虚假宣传之嫌,是否具备商家宣称的效果得打个问号;有些中药饮品对具体含量绝口不提——要知道,一桶水跟一杯水熬制出来的汤药,其功效不可同日而语,只说成分不提含量,岂不是耍流氓吗?更何况,食补不能乱来,适不适合具体某个人,还是详细了解中药成分和含量后更妥当。
商家在饮品里加了多少料,能否达到养生效果,消费者无法作出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加了料后价格立马大涨。中药并非点金术,其中存在多少虚高、虚假的成分,不能不引起警惕。部分商家如果只是把加入中药当成商品提价的招数,利用中药的大旗来误导消费者、谋取不当得利,就背离了诚信经营的原则。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中药餐饮的概念不能被玩坏了,权威部门和专家都需要及时发声,主动介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提醒一句,养生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光靠一些中药餐饮就想达到养生目的,无疑是不现实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