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硫磺岂能熏枸杞?食品安全当一丝不苟!

字体:
2024-09-04 08:59:23 来源: 四川新闻网 郭元鹏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习惯。据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看起来鲜亮的枸杞,却是“硫超标”的“毒枸杞”。青海格尔木市以及甘肃靖远县都有商户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甚至给枸杞“熏硫磺”。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直接选用工业硫磺。(9月2日《北京晚报》)

  枸杞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因此也被称之为“养生果”。而如今,一些“养生果”却成了害人的“伤身果”——因为工业硫磺熏枸杞,不仅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危害无穷。工业硫磺是一种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化工产品,含有大量的砷,对人体危害甚大,国家标准早就明确规定工业硫磺不得用于食品加工。

  硫磺熏制枸杞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准则,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肆意践踏。这些商户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却将良心抛诸脑后,用硫磺熏红了枸杞,也熏黑了自己的良心。要知道,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计,“蝇营狗苟”岂能成为经营之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商户为了某种目的,不惜采用非法手段进行生产经营。然而,这种短期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更会对自身的品牌和声誉造成长远的影响。做生意,只有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任,那些靠欺骗和违法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硫磺熏制枸杞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是否还存在漏洞?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监管部门必须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对任何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都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排查和整治。从源头到流通再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无死角、无盲区。而遗憾的是,直到媒体曝光铺天盖地了,涉及地方的监管部门才出来回应“坚决查处”。媒体都能发现的问题,为何监管部门却没有发现?难道是喝了硫磺熏制的枸杞中毒了?

  硫磺熏制枸杞事件不仅是一起个别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和法治环境的一次严峻考验。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廖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