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9月8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本次负面清单修订后,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时隔三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迎来再次修订。修订之后,“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这两条制造业领域仅剩的限制性规定将正式取消,制造业领域面向外资全面彻底开放。
就在这两天,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和点赞。各行各业打开国门,降低外商投资门槛,这都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有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
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关键性且关乎国计民生的制造业领域,我国审慎地设立了外资准入限制,这一方面是为了给本土企业构筑起必要的保护屏障,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相关领域的安全和稳定。
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迈进,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面对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我国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同时,随着全球产业融合的日益加深,扩大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高水平开放,驱动高质量创新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所以,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以来,我们没有墨守成规,而是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削减限制措施,持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禁区”越来越少,在一些开放领域的积极贡献有目共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外资和国资、民营资本一视同仁,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有助于激发外商投资的热情,可以为相关领域带来更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然,外资准入限制不断放开,意味着许多本土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挑战。
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竞争压力,本土企业要积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全球化竞争中稳健前行。
负面清单的设置,绝非表达不欢迎外商外企投资的立场;准入限制的逐步放松乃至解除,也不意味着会对外资一放了之、放任自流。接下来,完善对外资的监管和引导,确保其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营,也是题中之义。
还要提醒的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破除政策性壁垒,也须扫清观念误区。近年来,将内资、外资区别对待,对一些外国品牌莫名抵触的现象在舆论场仍有出现。随着国家坚定兑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承诺,相信极端狭隘的思维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国民心态也将更加大气开放。
总而言之,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球不稳定因素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摒弃偏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链,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