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花式作业”成为“家长作业”值得反思

字体:
2024-09-28 13:09:16 来源: 扬子晚报 吴学安

  新学期开始后,不少学校、家长“晒出”孩子的课后作业:学做一道菜、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在游学中记录成长点滴……各种实践性、体验性强的创意作业,寓教于乐、趣味满满,让学生动脑、动手还“动心”。但也有家长反映,部分“花式”作业重形式轻内容,超出了学生能力、增加了家长负担,甚至催生出“代画手抄报”“代拍视频”等“作业生意”。(9月24日光明日报)

  如今,有些家长对不断“上新”的作业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有些作业只走形式不‘走心’,让学生‘做做样子’,造成不少负担,但并没有多大的教育效果”;还有人认为,“有的‘花式’作业就是为了参加各类评比竞赛或做展板,给学校争荣誉、撑面子。”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作业是途径不是目的。鼓励学生通过创意作业锻炼动手能力、拓展综合素质,这一初衷无疑是良好的,比如想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动手能力,想让孩子走出家门,增长见识,这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确实是有利的。只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变了味道,成了负担,以至于剑走偏锋,华而不实。

  尤其是在现行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下,家长习惯性地帮助孩子“争上游得第一”,甚至不惜利用市场的力量帮助孩子领先,在这场和作业的“博弈”中,家长反而成为了“主力军”,本应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作业,逐渐成了家长的“任务”。这不仅是形式主义,更是功利主义,从教育的角度看是本末倒置了。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短期的成绩和漂亮的指标,而是培养孩子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在传统应试模式下,一些学生只是出于“不完成作业会挨批评”的心理而不得不完成作业,而素养教育导向下,更多的是强调通过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趣味化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这就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求与成长规律,让教育回归本质,而不是流于形式。而这些,都不是流于表面的“花式作业”所能达成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