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网红“卖惨圈钱”当休矣,公众的同情经不起透支

字体:
2024-11-03 14:37:20 来源: 红网 李科鑫

  近日,名为“小小努力生活”的博主通过虚构自己养母身患精神疾病、养父夺走赔偿款并拒绝养家等悲惨经历博取粉丝同情,并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在两个月内获利5万余元的事件,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再也不愿相信”“情感被绑架了”。(11月1日《央视新闻》)

  在网红经济盛行的当下,网红直播屡遭公众批判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大多是抵制其虚假宣传、售卖伪劣产品的行为。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激起公众群愤的原因不是直播行为本身,而是其利用直播无下限博取公众同情,将公众的善良化作牟利的工具。这是一种“情感欺骗”的行为,对整个社会而言,这类行为的影响更为恶劣。

  在这个人与人弱连接的“淡漠社会”,真诚和善良已成为稀缺品,更经不起消磨透支。我们不难看到,当有老人摔倒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上前询问情况或提供帮助,而是尽可能躲远、装作没看见,防止“碰瓷”找上门;当有人罹患重病,缺少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撑手术费用而筹集滴水捐时,人们也极度小心谨慎,生怕捐多了钱被骗。“人之初,性本善”,人在面对处境不如意的其他人时,一般都会心生怜悯、产生共鸣,但现在这些社会症候的出现,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信任是怎么“不翼而飞”的,人与人之间还能产生连接吗?

  互联网上卖惨博关注、换流量的乱象,正是瓦解全社会信任基石的主要原因。不妨回顾网红从默默无闻到小火的崛起过程,情绪的双向流动是推动这一变化的核心力量。网红诞生于社会情绪的巨大培养皿中,观众在某些方面和网红产生了共鸣的情感,并通过互动机制进一步稳固这份情感连接,随后完成观众到粉丝的身份转变。对许多人而言,看着自己关注的博主不断发展壮大,这份情感连接会更加深厚,也会油然而生一种信任感。而当最后这个在网上结识的“知心朋友”的面具被揭穿,所立人设崩塌,粉丝们往往感到痛彻心扉。除了一时的恍惚和难以置信,随后袭来的便是愤懑不平,因为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就这样被践踏了。俗话说“事不过三”,但现在我们已数不清此类事件到底发生了多少,全社会的信任就在这循环往复中不断被侵蚀,甚至于消磨殆尽。

  我们呼吁构建诚信友善的社会,这需要公众情感连接的重构。而这一重构过程,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整体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秩序。目前,经过中央网信办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整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警示所有互联网博主:利用人心最柔软的善良和同情牟取利益绝不可取,真心换真心才是长久之道。

  作为公众,我们有权对当今网络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保持质疑和警惕,以免遭到不法分子的欺骗。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将所有拥有悲惨经历的博主“乱棍打死”,毕竟互联网也是普通人的一个发声渠道,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声音被听到的机会。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和全社会信任的重建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我们对良和善追求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