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大学生为何“卷”实习

字体:
2024-11-13 07:35:1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陈芊竹

  明年就要研究生毕业了,最近在参加各种招聘会。与同学交流时,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大学生在实习这件事上更“卷”了。应届毕业生忙于实习或能理解,但不少同学从大一大二就开始马不停蹄实习。这种“实习潮”导致不少学生面临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分配问题:课业因实习而被耽搁,课堂出勤率下降,绩点受影响,甚至出现“只挂科不挂实习”的现象……

  一位大四的学妹告诉我,她从大二就开始参加互联网公司的实习,并坦言“如果不早早进入公司,很难在秋招中有优势”。丰富的实习经历让她在最近的招聘中展现出良好的竞争力。即便对专业课程的成绩不太满意,但看着到手的三个互联网公司的邀约,她似乎释然了。

  应该说,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难能可贵。就业压力客观存在,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及早谋划。但即便如此,在实习单位与学校课堂辗转之间,让人不免有一丝困惑:这上的到底是大学还是大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业的压力只是一方面。为了缩短培养周期、降低培养成本,不少企业在校招中也倾向于选择具备丰富实习经验的学生,这在网络、快消、金融等行业以及产品、运营、技术等岗位,表现得尤为显著。高校方面,大学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如何,也值得追问,一些专业课程缺乏对市场前沿需求的及时跟进。以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为例,企业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实际。一些学生由此选择在课外自学、参与实习,以弥补课堂教学缺口。

  对大学生而言,正常的实习是应该的,有利于教育经历的完整。但过度的实习,影响教学秩序,增加自身负担。假如这种“实习潮”日盛,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对此,各方都应有所行动,有效减轻大学生的实习压力,帮助他们在学业和实习中找到平衡。

  作为企业,是不是可以重新审视校招过程中对“熟手”的过度偏好?招聘应体现更多的公平性和长远性,尤其应对应届毕业生设置合理的培养和过渡期,更多关注其成长空间和可塑性。同时,通过试用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高校也应根据科技、产业发展和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匹配市场和就业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媒体等行业变化很大。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应加强实验、实训等课程安排,确保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和实际操作。校方还可以更主动介入,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就把实习需求纳入,积极搭建实习平台,统筹实习与课程设置,甚至打通实习与课程的界限,有些实习本身就可以作为课程。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应调整心态,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技能的学习,更在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内在素质的积累将是自身职场生涯中最持久、最有力的竞争力。适度的实习无可厚非,但盲目追求实习数量而忽视学业本身则会适得其反。大学生须明确大学的意义,合理规划时间,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