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正式,也是最喜庆的节日。民间把春节叫过年,年的形成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认识的集成,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果实。甲骨文中就有“年”字,字形如同人背着禾,象征着丰收。几千年来,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实践过程未曾断绝,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特有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成为赓续不绝、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
在全球化文化传播浪潮中,春节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日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IP。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现在很多海外地区的春节年味相当浓,不输国内。这种跨文化的互动说明春节已成为凝聚华人文化、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时刻,成为被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申遗成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受到的认可,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映射着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春节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它所表现的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和心灵慰藉意义,对于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能够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580项文化遗产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达到44项。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遗余力的保护,这种努力不可或缺。毋庸讳言,在世界舞台上,文化的交流和竞争总是同时发生着。去年,少数西方人刻意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代替“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引起的风波,就是例证。通过申遗,在制度框架内消弭争议,有助于达成共识,将更多精力放在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互鉴上,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视角。
还有一个多月,乙巳蛇年春节就要到了。在评审会议现场,中国代表向各国朋友发出邀约:“欢迎大家到中国体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在这个饱蘸祝福的传统节日,把喜庆和谐的文化体验带给世界,中国人邀请世界各国朋友共享春节快乐的心,是真挚的、朴素的。希望申遗成功成为一个新起点,让春节架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