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运费险被取消背后,电商经济呼唤诚信与规则

字体:
2024-12-07 11:40:14 来源: 红网 吴泽埼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日不少消费者的“运费险”被平台取消,“商家大规模关闭运费险背后”等词条也冲上微博热搜。

  运费险本身是打消消费者顾虑、增加卖家销量以及减少退换货纠纷的金融工具,但如今国内电商平台的逆向退货一天超过2000万件,本质上既是经济浪费也是环保的倒退,同时造成了运费险这一险种成本效益失衡,这背后网购链条各方都责无旁贷。

  透视运费险诞生的原因,不良商家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不诚信经营甚至法律擦边行为难辞其咎。消费者往往在收到商品后才发现被“狸猫换太子”,需要退货,由此产生不信任心理,不敢购买没有运费险的商品。因此,商家若想平衡运费险的促销效益与支出成本,应该提供真实可信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这既能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下单率,也能帮助消费者减少信息差,更好地选购自身实际所需,减少“不合适”“不喜欢”导致的退货。

  运费险大规模普及后,也有部分消费者产生“反正7天无理由退货,运费险是赠送的,随便买来看看”这一消极的想法,因此显著推高了逆向退货的数量。但须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与保险公司都是需要盈利的,一次次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既有被取消获保资格的风险,更容易破坏消费者的整体信用,推高未来市场的价格。

  运费险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有“用运费险8个月骗取100多万”“羊毛党薅运费险黑产链条”等违法行为。针对此类极端状况,仅仅空口呼吁诚信经营与消费是不够的,还需有明确有力的规则形成震慑。

  商业上,保险公司与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异常高频退货予以警告禁止,并不断完善动态保费与黑名单等规则,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法律上,良好的电子营商与消费环境,更需要高质量的市场监管,政府监管部门不应缺席。虚构交易或其他骗保行为,视金额可能涉及保险诈骗罪,刑法对此也早有规定,面向公众普法“久久为功”、及时发布相关的示范性诉讼典型案例“一槌定音”,都是规范“运费险”市场秩序可以采取的有力措施。

  总的来说,在运费险这一微妙的接力赛中,商家、消费者、保险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都需要握紧诚信的接力棒,在法治的跑道线内活动,才能到达“多赢”的终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