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柑橘保卫战”的启示

字体:
2024-12-13 07:48:0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张萍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这首应景的诗,眼下却指向了橘农的不易。受气温、降水等影响,今年全国多个柑橘主产区面临减产,浙江也不例外。但本报最近报道,黄岩等省内柑橘大产区,通过各种手段有效抵御了这次减产风波。研究这个案例,有助于帮助我们增进对智慧农业、乡村共富的理解。

  千百年来,“看天吃饭”一直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一场连日的干旱、一次超预期的台风、一种新型的病害,都可以让农民一整年的辛苦打水漂。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起帮助农民抵御风险的现代化农业,乃是必然之路。在“柑橘保卫战”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要想使“一颗果子”直面风险、穿越周期地富裕一方百姓,少不了“脑”“心”“手”的配合。

  装上科技的“脑”。黄岩有一个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蜜橘种源保护、培育及利用开放性平台——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在这次“柑橘保卫战”中就立了功。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老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以及配套良法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既丰富柑橘品种多样性,也有效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浙江催生了“盐田变丰收田”“鱼子酱销全球”等诸多奇迹。这些都启示我们,在更多的田间地头,仍旧需要新技术、新产品的“肥料”,孕育“柑橘保卫战”这类成果。

  涵养文化的“心”。同样一箱柑橘,如何在“大小年”都能拥有稳定的市场议价权,让橘农有份体面的收入?答案还在文化上。提起涌泉蜜橘有“天下一奇,吃橘带皮”“浙大博士生和蜜橘商家”的故事;提起象山“红美人”有“橘中爱马仕”的名头;提起黄岩蜜橘有“天下蜜橘源,开史在黄岩”之说。在讲好柑橘故事上,浙江有不少经验之谈。当然,故事还有继续讲好的空间。但看得出黄岩很舍得在文化赋能上下功夫,更有远见: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橘源小镇、中国柑橘博览园,融入采摘、研学、康养、文创等业态……在广袤的乡村,将农业融入文旅融合的链条,用文化打开农产品的想象空间,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伸出扶农的“手”。一个农民是自然面前的弱小个体,也是市场面前的弱势散户,难以与自然、与市场相抗衡。如果没有政府牵头、集体出手,增收的路将会很漫长。1983年水果市场放开后,各种品牌的柑橘纷纷抬头,黄岩蜜橘也曾面临节节败退。1986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曾痛心地创作《黄岩桔子,榜上无名》,刊登在《浙江日报》上。但是随着黄岩下决心在品牌运营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品牌形象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真正把黄岩蜜橘做大做强,成为带动村民、村集体共同致富的“摇钱树”。除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落实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建立乡村共富联盟等举措,都是在提高农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能力,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廖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