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策源地,浙南有个“温州模式”,在国内乃至国外的知名度很大。其实,浙北还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德清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德清濒临倒闭的一家砖瓦厂主动找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寻求科技人才和项目的合作,联合成立“科研生产联合体”,从而转型诞生了一个叫华莹的电子机械厂。此事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加以推广。这个在全国首创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式,被认为是当时科研院所与企业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中国科学院领导称之为“德清模式”。
2024年是“德清模式”40周年。前不久我在应邀参加座谈研讨时,不禁想起,我在省科技厅工作时提议并谋划举办“德清模式”30周年研讨会,邀请来自科技日报社、中国战略科技研究院、国家火炬中心等领导和专家参会,一起研讨“德清模式”的发展历程、内涵精神、重要启迪和未来展望。我还作过《“德清模式”:一个现代寓言式的创新故事》的发言,会后全文发在《科技日报》上。从当时与会者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中,真切感受“德清模式”历久弥新的巨大魅力,感受到浙江大地涌动的创新热潮。可以说,“德清模式”是浙商改革创新精神的鲜活写照,是浙江科技创新工作的鲜明标识,也是我省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贡献。
约40年来,科技创新“德清模式”在发展中迭代、在演化中成熟,从“点上先行探索”到“全域创新突破”,从“科研联合体”到“区域创新共同体”,从“探索创新模式”到“打造创新生态”,从“追赶科技创新步伐”到“走向科技前沿领域”,引领县域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
总结科技创新“德清模式”这些年发展经验,需要从三个方面深思“德清模式”带来的启迪,从而更好地指导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始终感应时代的脉搏,走敢为人先之路。“德清模式”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同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时,德清砖瓦厂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创“科研生产联合体”,拉开了产学研合作的序幕。
“德清模式”迭代于本世纪初,那时,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八八战略”,要求“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这时,德清发挥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作用,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德清模式”蝶变于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创新浙江。这时,德清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为契机,“无中生有”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德清模式”新范式。
可以说,“德清模式”的精髓,就在于坚持实践第一、坚持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拓创新。别人不敢想的,我们想到了;别人想到但是不敢做的,我们大胆尝试去做了。“德清模式”的成功实践,是浙江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德清模式”最本质的精神,也是“德清模式”最具生命力的特质。
二是始终顺应战略的需要,走借梯登高之路。德清发展靠什么?通俗点讲,就是靠“联姻”。首先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上海、杭州“联姻”。这些年,德清始终把“接沪融杭”作为县域发展的主战略,成为杭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县和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力提升了县域高质量发展能级。
其次是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与高校院所“联姻”。这几年,德清举全县之力引进建设“家门口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在上海、杭州、深圳、武汉等地设立“科创飞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设立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德清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三是始终遵循创新的规律,走四链融合之路。“德清模式”的最初内涵,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问题是个“顽疾”,上世纪80年代更是如此。“德清模式”使原本在科研院所“高深莫测”的技术和成果迅速在企业转变为新产品、转换为新财富,使人们看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结合的巨大威力,用事实生动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可以说,“德清模式”就是浙江精神的直接体现。
总结并纪念“德清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新形势下,继续继承和发扬“德清模式”,用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推进创新浙江建设。
第一,要善观大势,全面深刻理解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德清来看,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走在前列。当前,浙江省包括德清在内,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新的“成长的烦恼”,必须坚决彻底地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要加快把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人、地、钱这些生产要素的积累,转变为依靠创新来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切实从单纯追求GDP的旧发展理念,转变到追求人民福祉改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理念上来。
第二,要善谋大局,积极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样板。德清蝶变发展的基础已然具备、苗头已经显现、机遇近在眼前,超前布局的先机正一步步转化为实打实的成果,必将产生巨大的发展爆发力。下一步,要树立“一切围绕产业转、一切围绕产业干”的理念,加快打造高端装备650亿元集群、生物医药300亿元集群、绿色家居450亿元集群、“地理信息+车联网”600亿元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优链、未来产业建链。同时,扶优扶强家装木业,提质增效印染、水泥、铸造、墙材等4大传统产业。
第三,要善行大道,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于做好县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狠抓科技创新的高度自觉和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县域科技创新新时代“德清模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县域样板。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德清历来有改革创新的基因底蕴,锐意改革、崇尚创新的鲜明特质,一定可以在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出一条新路,加快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品质生活新城”。
最后,还要讲一个观点。无论是在浙江擘画“八八战略”,还是在中央推行新发展理念,乃至现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同志都不仅仅只是发出倡导,而是自己率先垂范,坚定不移、知行合一地开展行动。其中特别要强调深入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动态变化着的县情市情省情和国情,既一张蓝图绘到底,又与时俱进作出新决策。我们纪念和总结“德清模式”,就要不断研究和认识县情,发展和创造新优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衷心祝愿德清县和更多地方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做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奔跑者、行动派、实干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硕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县域先行的靓丽样板。
(周国辉,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