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浙江宁波象山港放流平台正式启用,平台面积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范围广泛覆盖周边海域,为科学放流与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物理支撑。
该平台还将常年对社会开放,元旦、全国放鱼日举办大型活动,农历初一、十五及传统节日集中开放,旺季因时安排。
2024年年底,全国科学放鱼工作集中研讨活动在浙江舟山开展,会议明确了全国科学放鱼协作机制筹备工作情况,并就全国科学放鱼协作机制组织架构、工作规则以及工作计划进行商议。
可以说,在科学放流这块工作上,甬舟两地相互协作,搭建相应的放流平台,倡导 “科学放鱼、公益护海”,促进人与生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际行动践行“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社会建设。
民间有放生习俗,该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各种放生活动有增无减,规模有扩张趋势,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潜在风险。
就增殖放流本身而言,可以积极主动地恢复已经衰退的水生生物资源,改善鱼类的群落结构和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可以直接为捕捞渔民增加收益,为百姓提供优质水产品,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巩固和扩大海洋伏季休渔等管理制度的成效,提高社会各界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意识。
以前,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规范化的放流平台,个体或有些团体的放流行为随机性、随意性比较大,放流效果有时也不理想,甚至出现那些不能放的生物种群混迹其间,不乏“好心办坏事、善心得不到善果”的事例,有时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有的甚至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渔业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平台的搭建,不仅方便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放流活动,有效规范放流行为,一定程度上便于有关部门掌控放流情况;通过规范科学放流,并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让所有爱心人士都能快乐放鱼、幸福体验。
放流是维护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实施科学放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涉及的学问也很深,随着一系列平台的搭建和放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再加上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监测和评估放流效果,相信科学放流会越来越有成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