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让知识产权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字体:
2025-01-11 09:08:56 来源: 四川新闻网

  202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关系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治理工具。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知识产权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有力有效举措,持续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加凸显。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的排名提升至第11位;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各国之首。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充分显示出我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彰显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见证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铿锵步伐。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确保创新成果的独占性,使得创新主体能够从创新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回报,从而激发其持续创新的热情,还能够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普及和市场拓展。以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立足知识产权职能,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畅通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审查“绿色通道”,支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持续强化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有利条件。

  作为专利大国,提高专利产业化水平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等主要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微型企业产业化率分别为57.8%和36.7%,连续两年持续提升,并创“十四五”以来新高。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专利创新活跃,发明专利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提高专利产业化水平,需要重点聚焦面向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转化运用。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60%。这表明,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速推进,支撑产业发展效能快速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在对存量专利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尽快实现产业化。紧紧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难点,进行制度创新、靶向发力,切实解决专利转化应用的源头质量、主体动力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加快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存量专利进行转化运用,加速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一定能让更多知识产权成果走出“书房”、走进“厂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助力。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正当其时。让我们不断坚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进一步全面加强法治保障,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廖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