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3人调研10人陪 问题在下根子在上

字体:
2025-02-12 08:53:15 来源: 红网 周荣光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提到,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

  基层调研时层层陪同并非新鲜话题,过去常有发生。但事实上,基层调研时“不搞层层陪同”这一要求已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可谓属明令禁止的规定,为什么至今仍然有如此多的人热衷其中,屡禁不止呢?

  不可否认,上级到基层调研,确实需要有地方人员帮助联络、接洽,这是便于调研开展,提高调研效率和精准度的需要。然而,3人调研10人陪,调研者被一级级、一层层的下属前呼后拥,甚至一些调研点还与调研主题明显不符,基层接待因人多繁杂而增加成本开销。实话说,如此调研基层实在不欢迎。

  但是,基层又“必须”欢迎,一方面是怕得罪上级,担心影响关系及工作对接,甚至担心会影响评比、晋升以及上级拨款扶持力度等;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拉近关系,与上级增进感情,也不排除把陪同当作展示政绩的机会。对下级来说,揣摩上意是最难的,礼数多了总有利无害,多点陪同人员对基层总是保险的,所以负担再重也不敢省掉。

  于是,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调研、检查都是在前呼后拥中,按照事前准备的路线“视察”,听取事前“排练”好的汇报。被检查者处心积虑,精心“作秀”,通过莺歌燕舞的表象,实现了对检查者的“表演”。不客气地说,一些上级太容易被蒙蔽了,他们喜欢轰轰烈烈,喜欢莺歌燕舞,喜欢新点子、大手笔,似乎那也可以证明自己“领导有方”。所以,对于基层的“陪同讨好”心态以及一些“小心机”,上级来调研的人都清楚。所以,即便大家都清楚层层陪同不应该,但谁不愿主动“戳破”。

  无须讳言,调研层层陪同,看似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其实还在上面。要克服形式主义,刹住层层陪同风,除了基层要敢于坚持原则之外,最需要上级领导同志做到三条:

  第一,上级来调研的人要带头与形式主义决裂,做到自己带头不搞形式主义,也不允许下级搞层层陪同。其次,上级来调研的人要提前将需要陪同人员的数量、级别及所涉及的业务部门提前告知基层,在人员数量、餐标等方面划出清晰的“红线”,让基层事前就明白怎么做是合适的,而不是让其在“揣摩”中把陪同搞成“高规格”。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认真扎实的精神和态度,细致深入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要多去那些地处偏远、以往很少关注的地方,发现弊端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要力避调研被“设计”、被“看戏”,避免陷入被安排的“虚幻境”,确保调研各个环节走真走实,真正察得实情、取得实效,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如此,还会有“层层陪同”一类事情发生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黄泽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