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不够,棉花来凑?近日,不少游客吐槽邛崃市南宝山旅游区“成都雪村”中的“雪”竟然是棉花冒充的。2月12日,成都市文广旅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现场调查,情况属实,立即责令拆除雪村项目假雪场景,并做好游客退票等善后工作。目前,南宝山旅游区已闭园整改,其涉嫌虚假宣传也在调查中。
据介绍,该“雪村”的宣传照片营造出大雪纷飞、雪花飞舞的氛围感,不少游客慕名前往。满心期待的“雪村”,只是不伦不类的“棉花村”,游客情绪和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不难想象,“不配雪村的名字,全部是棉花,花是塑料的”……根据景区此前的回应,“雪村”原本是基于天气预报春节降温会下雪,而在景区内打造的网红打卡点位。之所以后来用棉花代替真雪,是由于“天气暖和,为了营造出‘雪’的氛围……”老天爷爽约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游客不会苛责;但拿棉花凑数则是故意弄虚作假,缺乏经营诚意,绝非待客之道。
在各地发力卷文旅、拼创意的大背景下,景区推出“雪村”打卡景点的思路可以理解,但真实真诚应是第一步。货不对板击穿了真实和诚信底线,涉嫌虚假宣传;让游客白跑路,更是在拿旅游区的信誉和长远发展做赌注。
遗憾的是,拿棉花充当雪花的小聪明,不是“成都雪村”独有。此前,湖南一网红景点被曝出造假拍摄事件,最终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万元;山东一游乐园因“用驴充当斑马”,让游人啼笑皆非……类似做法,看起来有创意、够噱头、有流量,但因为糊弄与造假,很快便会“穿帮”“翻车”。地方文旅部门和景区管理方都要明白,不论是硬件设施的设置还是创意服务的上新,货真价实才是长远稳定发展的底气。一片假雪、一棵假树、一株假草、一张名不副实的“照骗”,即便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与长久的信誉相比,终将得不偿失。
责令拆除、闭园整改、做好善后、接受调查。因为“雪村无雪”,南宝山旅游区领到了“处理四件套”。希望景区能够汲取教训,只有真实真诚,才能换来游客的真心真情,以及文旅消费长久的真金白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