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迟到规则”可推广,“关系看病”要杜绝

字体:
2025-02-25 08:51:22 来源: 扬子晚报 冯海宁

  在医院门诊候诊时,“先到反后诊”现象被不少人吐槽。据《工人日报》报道,为提升就医体验,浙江宁波探索统一门诊叫号规则,在综合考量患者、医生、医院等多方利益的情况下,引入“迟到规则”,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其中医院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相比过去显著缓解了就医供需矛盾,但在国人重视健康问题的今天,特别是三甲医院门诊服务供给在高峰时段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于是出现“叫号矛盾”。

  一边是部分患者提前预约挂号,按照预约时间前往门诊就医,看似没有问题;一边是部分患者先到医院就诊,但因预约号码排序靠后,被预约号码靠前的患者“插队”,“先到反后诊”引发不满。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多医院,不少患者都有过体验。究竟是“先到先诊”还是“预约优先”,在患者中存在争议。

  部分医院采取“预约优先”有其道理,既确保了就医秩序,也兑现了预约承诺。但在实践中,就诊者未按预约时段报到的情况确实较为普遍。如果医院仍顽固坚守“预约优先”,势必影响先到门诊的患者及时就诊,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若“先到先诊”,既能节省患者时间也能惩罚不守约定的患者。

  “预约优先”规则,还造成了不良导向和恶性循环。比如有人在社交平台利用这个规则传授“快速就诊”经验:“如果挂了××医院的号,想要快速看病,就一定要迟到,如果早到了就只能干等着……”这种经验等于在引导患者“晚到先诊”,不仅浪费了早到患者的时间,也容易造成预约患者不守约定。

  而要实现叫号公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必须重新设计叫号规则,既要兼顾先到门诊患者的利益,也要兼顾预约患者的利益,既要兼顾医生的利益,也要兼顾医院的利益。对此,浙江宁波市医院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推出了全市统一的门诊叫号规则,创新性提出“迟到规则”。

  该规则明确,患者在预约时间后30分钟内取号视为按时取号,超过30分钟后每迟到15分钟在预约号基础上推迟5个号。即就诊者迟到时间在30~45分钟内,则推迟5个号;如果迟到时间在45~60分钟内,则推迟10个号,以此类推。如此既给先到门诊患者提供了先看病的机会,也能避免预约患者迟到。

  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医生在就医高峰面临的工作压力,因为可倒逼患者均衡就医,也能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保障医疗秩序公平合理。可谓“一举多得”,值得在其他医院推广。当然,解决叫号不公,还需要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基层首诊,通过调整供需关系缓解大医院门诊服务压力,这也需要各地大力推进。

  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门诊中存在一种乱象叫“凭关系看病”,有的是值班医生的亲戚朋友直接插队就医,有的是其他医生领着关系户不守叫号规则,有的是“黄牛”利用自己与医生的特殊关系带着自己的客户“走捷径”等。在这种乱象面前,无论“先到先诊”“预约优先”,还是“迟到规则”都在让步。

  因此,既要推广迟到患者阶梯式顺延、复诊患者穿插就诊、银发族优先5个号的“迟到规则”,也要杜绝各种关系户随意插队看病。希望在门诊叫号规则面前,患者人人平等,没有“特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马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