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广州,一年举报2277起违章,其中1945起被扣分共计8998分,相当于749本驾照。近日,广州市民王先生分享了2024年的“举报战绩”。在分享视频评论区,很多网友为王先生点赞,称他为“广州好市民”,也有人对王先生恶语相向,称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一年举报2277起违章,平均每天要举报6起,如此成绩难免受到关注。有人质疑,王先生是为了获得奖励才如此“卖力”。对此,王先生表示,广州对举报者并没有奖励措施,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广州市交管部门的确认。
实际上,王先生不仅没有利用举报违章“挣钱”,反而还为此花了不少钱:他最初用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充当“野生摄像头”,后来为了便于拍摄违章行为,主动对拍摄设备进行了升级。如此“赔本赚吆喝”,到底所为何来?王先生一语道破——看到很多人无论堵不堵车,都会去走应急通道,“我心里就很不服气,怎么能这么堂而皇之违章?”
开车在路上,时常能看到一些不守规矩的车辆,特别是在拥堵路段,从应急车道疾驰而过更是令人心烦意乱。此类“庸常之恶”不仅扰乱交通秩序,而且会制造“破窗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剧道路安全风险。王先生凭借一个“野生摄像头”,一年就抓拍举报2277起违章,由此不难看出,这背后对应着一个何其庞大的群体?从维护交通秩序、捍卫法律权威的角度看,这样的“野生摄像头”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经查证属实,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资料的审核录入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这是王先生勇于“亮剑”的法律依据,也是多地鼓励交通违法举报的目的所在。相比起真金白银的奖励,不图名利的王先生更加令人肃然起敬——在公共事务的方方面面,面对那些“庸常之恶”,需要无关功利的较真,需要源自朴素正义的拍案而起。
王先生表示,“被我重复举报的车主有222位,粗略看了下,大部分都是在同一路段多次实施同类违法行为”。这既是王先生不被人理解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未尝不是对当地交管部门的一种提醒——当“野生摄像头”频频在同一路段记录下同类违法行为的时候,相关车主是否及时收到了交管部门的告知?无论交通摄像头是不是“野生”,其作用都是维护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而不仅仅是为了罚款。如果说“野生摄像头”展现的是宝贵的公共意识,那么确保每次交通违法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纠正,就是交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