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无人机“飞手”考证热:“云端”职业亦需警惕泡沫

字体:
2025-04-12 09:41:19 来源: 大河网 王志高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愈加广泛,无人机“飞手”的需求量持续增长。4月10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无人机基地,667名考生正在进行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

  近年来,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运输、航拍摄影,无人机已成为现代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无人机“飞手”考证热潮席卷全国。这一现象折射出新兴职业的崛起,但也引发思考:考证热究竟是行业刚需,还是盲目跟风?  

  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显示,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超200万架,而持证“飞手”仅22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0万。市场需求旺盛,使得“飞手”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例如,上海一位00后女生凭借植保无人机作业年入40万元,引发广泛关注。此外,物流、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对专业“飞手”的需求激增,企业甚至主动联系培训机构定向培养人才。  

  尽管考证人数激增,但行业仍面临“持证易,就业难”的困境。招聘信息显示,大多数企业要求“飞手”具备3~5年实操经验,而非仅凭一纸证书。例如,电力巡检、航测等高端岗位薪资可达月入两三万元,但需熟练掌握行业知识及飞行规划能力。此外,部分培训机构收费不菲(如超视距执照培训费达1.4万元),但学员结业后若缺乏实战机会,证书可能沦为“摆设”。  

  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需多方合力:培训机构应优化课程,增加行业应用实训,而非仅聚焦基础操控。企业可联合职校定向培养,如深圳某物流公司一次性招聘160名“飞手”,缓解人才供需错配。考证者需理性评估,避免盲目跟风。如上海广告从业者朱元因热爱航拍考取执照,成功提升业务质量,但更多人需衡量投入产出比。  

  无人机“飞手”考证热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但行业仍处成长期,需警惕泡沫化倾向。未来,唯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产教融合,才能让“飞手”真正成为高含金量的“云端”职业,而非昙花一现的“考证狂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廖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