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的“化学麻将”课程引发热议。这款由校长陈明煜亲自设计的“化学麻将”彻底颠覆传统复习模式:学生需用14张牌组出完整化学方程式,率先配平者即可“和牌”。学生表示,没点化学知识根本和不了牌。
学习化学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个头疼的事儿,那些复杂的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让人看得晕头转向。而深圳这所中学的“化学麻将”就像给课堂施了魔法,一下子打破了那种“结界”。但见学生们围坐搓牌,将镁条、碳酸分解化作手中的“东风”“白板”,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元素符号,还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化学麻将”最巧妙的设计在于它把被动学习的压力,变成了玩游戏时的胜负欲。课堂上,学生为争夺“和牌权”必须快速调用知识库:对手打出“氢气”时,需立即判断能否与自己的“氧气”结合生成水;自己摸到“铁离子”,则要迅速匹配可能的置换反应……这种紧张感与成就感交织的体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赢”,学习动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
“化学麻将”的成功是有科学依据的。“心流理论”指出,当挑战难度与个人能力匹配时,人会进入高度专注的愉悦状态。平常老师在授课中,统一的节奏难以适配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化学麻将”通过随机发牌,创造了差异化的学习路径。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在这儿就像游戏里的段位进阶,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像在升级打怪,别提多带劲了。
游戏化学习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率。除了“化学麻将”,麒麟二中还开发了“化学魔方”等教具,学生需旋转魔方拼出正确化学式,最快纪录仅5至6分钟,这类设计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梳理清知识脉络。校长强调:真正的教育创新不是用游戏替代学习,而是把学习变成值得追逐的游戏。这种理念让教学激发兴趣,而非制造压力。
最好的教育创新往往始于对学生天性的尊重。“化学麻将”的创作者显然深谙此道,将化学原理深度融入规则设计,既保留学科内核,又创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这教学创新可真是打出了一手好牌。
当教育者不再执着于“应该怎么教”,而是思考“学生愿意怎么学”,就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火种。这需要教育者保持一颗敏锐感知学生的心,才能在小小课堂间,开辟出教育境界的无限可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