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推动算法治理入佳境

字体:
2025-05-23 09:58: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王彬

  据“网信中国”5月22日消息,“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

  和任何技术或者工具一样,算法也具有两面性。一面注重和满足用户的喜好,提供个性化内容,还能提高效率,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服务体验;另一面也存在“滥用”现象,也有“失控”风险,对社会不乏负面影响。比如,算法推荐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加剧“信息茧房”问题,对造谣传谣、摆拍造假、仿冒蹭热、拼凑剪接等网络乱象推波助澜,甚至会引发“操纵扰乱舆论”的负面效应……

  将正面价值进一步放大,把风险和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是算法治理的要义所在。

  具体的治理路径,其实一直都摆在那里:透明、破茧、强审核。从目前的治理情况看,这三方面都分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算法治理正“渐入佳境”:各平台纷纷公开算法运行规则,推进透明展示工作,保障用户知情权;创新推出“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功能,帮助用户防范“信息茧房”风险;不断健全推荐内容审核机制,加强正能量内容推送,防范算法推荐低俗不良信息。

  如今的算法治理,让人欣喜的进步在于,有了更为具体的现实抓手,更为明确的机制体系,更为有力的监督监管。实际意义是,让相关治理可持续、常态化、制度化,而不是停留在“运动式”的治理,从而确保持久、有效、切实的改变。

  另一个可贵之处是,很多具体的手段、机制和用户产生了“链接”,在平台与用户的“有效互动”中,为算法的深层次规范与治理添砖加瓦。比如,有平台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也有平台探索实践用户自主调节优化算法推荐内容。毋庸置疑,当用户被广泛充分发动起来,把算法的“按钮权”某种程度上交给用户,让用户更有力介入对算法的主导与掌控,治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当然,现在对算法的相关治理,取得的成果和进步还是阶段性的。正如“网信中国”通报所言,还存在相关功能使用效果不显著、推荐内容质量不够高等问题,与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这就需要用“长期主义”加上“系统思维”的组合拳来应对,我们相信,只要想解决、想治理,总能看到希望、看到成果。

  算法到底该向何处去?“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就是社会的集体共识。算法治理的每一次探索实践,往前走的每一小步,都是为了又快又好补上“向善价值观”一课,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捍卫社会的公序良俗。值得期许的是,算法越“向上”越“向善”,我们才能享有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吴珂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