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释放出重拳整治网络“黑嘴”,护航企业安心发展的强烈信号。
网络空间也是营商环境。好的舆论网络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茁壮成长必不可少。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黑嘴”或散布谣言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或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牟取非法利益;或蹭炒涉企热点,抹黑攻击企业;甚至以合作之名,行敲诈之实……这些伤企“按键”,侵害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挫伤了企业发展信心,破坏了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因此,网络主管部门重拳出击涉企网络“黑嘴”,让其无处遁形,既是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也旨在进一步净化网络生态,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谋发展。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可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近期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可见,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都不容没有事实根据的抹黑。整治网络“黑嘴”伤企,必须用好法治利剑。相关部门应不断增强对互联网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管理能力,对不法行径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以高压态势、重拳出击,营造清朗互联网空间。
让网络“黑嘴”闭嘴,需协同发力。各大网络平台要夯实自身主体责任,坚持内容属实、流量向善原则,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并提高算法识别技术,加大真实信息和严肃内容的曝光度,对于有违法违规苗头的账号及时提醒,对有违法行径的账号进行关停,努力实现造谣者“禁”、抹黑者“止”、违法者“退”,将网络“黑嘴”斩断于源起之时。公检法等职能部门要打出组合拳,以常态化执法机制,深挖、斩断犯罪链条,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完善优化网络谣言监测、预警、应急等机制,让那些靠着“黑嘴”来牟利的人失去生存空间。此外,企业在面对侵权信息时,也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主动澄清事实,避免陷入负面舆论漩涡中。
以网络空间之治,换营商环境之优。打击网络“黑嘴”,对恶意抹黑坚决说不,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推进,整治工作的效果将愈加凸显,那些损别人之益牟自身之利的“黑嘴”们,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